中藥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

「十九畏」最早見於明朝劉純《醫經國小》。

十八反、十九畏即是中醫藥學的配伍禁忌,部分藥物混合使用後,會增強其毒性反應或毒副作用,使服用後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根據中藥的配伍原則,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藥效減輕或消除。

有金朝時張元素《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將」十八反」、」十九畏」編成歌訣,遂廣為流傳,相沿至今。

《十八反歌訣》: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八反包括:

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包括川貝母、浙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蘆反諸參(包括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包括白芍、赤芍)。

《十九畏歌訣》

「硫磺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逄石脂便相欺。」

十九畏包括:

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子,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目前,十八反、十九畏為臨床上普遍認可的中藥配伍禁忌。但歷代著名醫家常有違反十八反、十九畏的方劑,如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就有 「甘遂半夏湯」,方中甘遂和甘草同用。有醫藥學家還認為,相反藥用,但能相反相成,產生較強的功效,尚若運用得當,可治療一此重癥疾病,故有人認為臨床用藥不應拘泥於此。總的來說,由於對十八反、十九畏的實驗研究尚處於初期階段,目前決定其取捨還為時尚早,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故屬十八反、十九畏的藥對,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建議一般不應配伍使用。

作者: 廣慈醫療中心 陳梓堅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