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屬於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與天花屬於同屬菌株,病毒會透過染疫的野生動物傳染給人,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猴痘的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猴痘相對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但如孕婦、兒童、免疫缺乏者發生感染則尤其容易導致重症,潛伏期約介於5至21天,潛伏期一般不具傳染力,但當出現症狀時可能有傳染力,常見臨床症狀一般為發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淋巴結腫大,與水痘最大的差別是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發燒1-3天後會出現不同型態的皮膚病灶,如皮疹、丘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發疹期間一般最具傳染力,而傳染力最強的時候則是在水泡、膿疱等階段,因此猴痘確診個案應隔離至全身疹子均結痂脫落為止。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症狀一般能自行消退,因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並發症,而抗病毒藥物治療則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缺陷者使用。

猴痘病毒的傳播途徑:

1.  人畜傳播:猴痘病毒的動物宿主一般為囓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人類可在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可造成感染。

2.  人際傳播:猴痘患者出現症狀時具傳染性,發疹期間傳染力最高,此時與患者有密切身體接觸即可發生感染,另外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亦可造成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暫未明確無症狀的患者是否可以傳播猴痘病毒。

儘管本澳暫未有猴痘確診案例,仍須防患於未然,鑑於新冠疫情及即將踏入流感冬季高峰期,民眾應採取以下措施以減少各種疾病感染風險。

1.  如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應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

2.  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3.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4. 勿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或多重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時建議務必佩戴保險套,以同時預防性傳播疾病。

5.  日常戶外活動均應佩戴口罩。

6.  保持空氣流通及良好的環境衛生。

7.  有感冒病徵或出現不明皮疹時,應及時就診及留在家中休息。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湯子傑 西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