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低頭族:從數字鴻溝到數字沉迷

昨天是重陽節,除了登高祭祖,更有敬老崇孝的意涵,九月初九寓意長長久久、健康長壽,特區政府也將這天訂為「澳門特區長者日」,鼓勵全體市民與長者共聚天倫之樂。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今這位家中之寶卻陷入手機沉迷的漩渦之中,成為「銀髮低頭族」。有的長者捧著手機為了幾元錢的獎勵金額而拼命刷短視頻,一刷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半夜也繼續刷,累得頭暈眼花、餓肚子也不願離開手機;有的蹲在直播間衝著「撿漏」、「古董」等噱頭而激情下單,結果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都花完;亦或者被各種流氓APP塞爆手機內存……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時有發生,銀髮族的手機成癮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銀髮互聯網大發展的先決條件是智能手機的極大普及。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網民數量從2016年的3,000萬飆升到2022年的1.53億,直逼20-29歲網民的1.6億,互聯網在中國長者的滲透率則從2015年的12%上升至2022年的55%,長者已經成為互聯網最大的增量市場。不少長者前腳剛越過「數字鴻溝」,後腳便陷入「數字沉迷」。長者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乃至6小時,超過10萬長者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

長者喜歡玩手機的原因歸根到底因為缺乏緊密情感的需求。當他們的現實關係需求未被完全滿足,就只能通過互聯網尋求新的精神寄託。比如「老漂一族」為了幫子女照顧小孩,離開熟悉的故土,去到陌生的城市,導致他們出現生活環境不適應、社交困難等難題,只能通過互聯網互動來滿足社交需求。手機恰好是最佳的陪伴角色,玩手機是門檻最低的娛樂——不需要出門,隨時能和遠在千裡的親朋好友嘮嗑、全天候播放好玩的短視頻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網絡世界中不會孤獨,總有新鮮事物等著他們。 互聯網的確為長者的晚年生活增加新的色彩,但手機成癮帶來的身心健康擔憂、網絡詐騙、網絡貸款等副作用也在蔓延。故此,筆者建議:第一,加大政府部門監管力度,對平台發佈的含有誤導、欺詐等內容要採取限制措施,並鼓勵大眾及時舉報不法平台及活動,建立長者網絡安全保護傘。第二,增強網絡安全普法教育,著重講述殺豬盤、虛擬投資理財、網絡貸款等多種網絡詐騙形式,提升長者的網絡素質和安全意識。第三,發揮社區的作用,增設社區設施回應長者社交需求,鼓勵民間社團組織線下互動,幫助長者建立健康、可持續的社區關係網絡。

作者:時事評論員 陳曉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