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染水

2023年8月24日是環境保護工作受到重挫的一天,日本政府當天開始將十多年來所積存的核污染水排到大海。如果大家有讀過差不多一年前本專題花了8週來闡述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難發生經過和原因,就會明白當年的核災難屬於本世紀最嚴重的核事故,也是近一百年來最嚴重的三大核反應堆災禍之一。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6個反應堆,有3個反應堆先後因冷卻失效,令到當中的核燃料發生最嚴重的核芯熔蝕;為控制核芯熔蝕,當時緊急注入海水進行冷卻,然而令到氫氣積累,最後氫氣與大氣中的氧接觸,導致3個反應堆先後發生大爆炸。3次大爆炸由於威力巨大,令到反應堆保護殼受損,內裡的核燃料暴露到空氣中,釋出大量的輻射性物質。這些輻射性物質進入大氣後,散播到核電站周圍地區,所以現在福島一帶的輻射都遠超安全標準。根據2020年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的報告,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所在地的大熊町,錄得比2011年意外前的環境輻射值高出62倍,在福島某些地區更比意外前高出137倍之多;可見當地輻射污染的嚴重度。
由於反應堆的保護層在爆炸後已嚴重受損,這些冷卻水不可避免與核燃料直接接觸,所以這些水當中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屬於核污染水;這與一般正常運作的反應堆封閉管道內的冷卻廢水是完全兩回事。後者那些冷卻廢水由於沒有跟核燃料接觸,當中的輻射性非常低,可以直接排到海上。日本東京電力知道第一核電廠的水是高度輻射的受污染水,所以十多年來只能使用容器儲存起來,留待日後處理。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於2020年的報告中指出,日本東京電力於2011年事故發生後的次月,已向大海排放了一批挑選過含最低輻射量的污染水共11,500噸,雖然是最低輻射量,但據悉它的輻射強度仍高於法定最高值100倍。再隔一個月,即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個月,為免水槽的污水溢出散播輻射,再次排放了300,000噸核污染水到大海,這些污染水當中含有銫、碘。到2013年8月曾發生一次第三級核事故,這次事件很多人沒留意,日本人也沒有廣泛報導。當時多達300噸的高濃度輻射污水由儲存槽外洩,導致當中的輻射物質流出造成核污染,危害生命。在這之後,那些核污水曾多次外洩流進地下,將輻射性污染物帶到土地。通過上述事例可見在處理核污水中,有關當局問題叢生的管理及監管一直長期存在。在這情況下,若日本單方面說污水沒有問題,而拒絕第三方的檢測和監察,實不足令人信服。如果這些水是真的沒有問題,正如我國外交部所說,為何不排到自己國內去?在脆弱的監管能力之下,沒有第三方監察,又如何能保證以後沒有問題,或在出現問題後得以正確地應對?太多不確定性存在了。站在管理角度來說,我們國家的擔憂完全站得住腳,支持國家守護人民及子孫健康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