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主要內涵和實施路徑(四)

前文: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主要內涵和實施路徑(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主要內涵和實施路徑(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主要內涵和實施路徑(

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實施路徑

(四)發展特色金融,提升競爭優勢

憑藉特殊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所承載的意義非同一般,發展特色金融是必然要求也是有利優勢。首先,融資租賃業務是澳門參與「一帶一路」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特色金融的主要方向之一。支持大灣區內有關龍頭企業在合作區設立子公司的同時,也可以與葡語國家共建跨境融資租賃平臺,發展租賃業務,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其次,《方案》中提出:「充分發揮澳門對接葡語國家的窗口作用,支持合作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這為合作區發展特色金融業指明瞭方向。合作區應充分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悠久的歷史淵源及大灣區豐富的金融市場資源,鞏固提高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地位,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中葡企業提供所需投融資與上市等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增加國際資本收入,鼓勵葡語國家投資者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擴大澳門離岸人民幣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除此之外,合作區可以將內地的人才和資源進行共用,推動澳門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創新化,還能利用橫琴相對自由的產業環境結合澳門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海外資本流入國內市場,珠海和澳門兩地將可利用各自優勢得到更大發展,共同發展好多元產業。

(五)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營商環境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不僅僅是面向本澳或是內地,它要面對的是包括葡語國家在內的海內外資本市場。因此借鑒國際經驗,建立適合其成長且具有資本市場吸引力的配套機制就尤為重要。在金融監管方面,為平衡好金融風險和金融市場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合作區可以借鑒歐盟國家監管部門先前經驗,開展建立跨地區金融技術創新監管「沙盒」,即對具有不確定性的跨境金融創新產品或服務,在小範圍的真實環境中開展監管,實現在風險可控下更大程度、更高效率的金融創新。在2020年5月四部門共同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也明確提到,推動完善創新領域金融監管規則,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創新的監管「沙盒」。這一機制的探索及未來的成功應用對於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是極為有益的。在金融合作制度創新方面,合作區可以借鑒同樣為微型經濟體的盧森堡在上世紀60年代的轉型經驗,有序出臺減稅等支持性措施,營造一個低稅負的營商環境,吸引眾多跨國公司及海外銀行落地,通過金融業迅猛發展為本地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此外,從《方案》中可以看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具有強大的法治保障,這為合作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在遵循憲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前提下,逐步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於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完)
作者:

王  鵬  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汝潔  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