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掘路」阻本澳旅遊文化發展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昨日在文遺會上表示,由於澳門半島隨後的整體道路工程計劃安排,目前和短期內沒有條件再舉辦「新馬路任我行」計劃,但會根據今次計劃的經驗和成效,繼續構思以其他形式活化文化遺產建築和舊區。「新馬路任我行」可謂一洗疫情三年的頹廢,為澳門旅遊及文化遺產推廣打造了一個新招牌,亦獲得居民好評。

然而筆者認為,現在這個新招牌再被澳門老招牌——「掘路」(道路工程)打敗。在坊間,一直有市民形容「掘路」是本澳最大的旅遊景點,皆因只要遊走在澳門,隨時隨處會見到道路工程,更笑言「澳門遍地黃金,日掘夜掘」。澳門給人的第一印象多數是東方蒙地卡羅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名城,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澳門至今仍可稱為「老舊城市」,無論基建抑或是高科技建設,均落後於周邊地區,故而本澳渠道老化,需時時開挖,甚至同一道路也重複開挖。

本道路工程頻繁,造成塞車、繞路等不便市民出行的情況,一直在市民心目中等同「擾民」,現在本澳「新馬路任我行」大受市民及遊客歡迎,奈何卻因「掘路」而短期內不會再復辦,筆者實在覺得頗為可惜。這也凸顯出一點,本澳道路工程除了「擾民」更阻礙本澳旅遊文化發展,當局不能再敷衍了事,「年年說減少開挖卻年年開挖」,隨著輕軌東線南北段工程以及各項重大民生基建工程開展,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道路工程,筆者建議當局不妨下決心,索性來個「全澳大工程」,對本澳渠網及道路來個整體改造,避免一直擾民。 此外,梁惠敏亦強調未來其他舊區舉行的活動不會再套用步行區模式,這給坊間爭議多時的問題給出了答案,不過活化舊區向來是特區施政難題之一,但活化舊區涉及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並非單一政府部門能解決,筆者建議當局組織跨部門小組,制訂行之有效的活化方案,方能真正活化舊區,為舊區發展給予支持和打造基石。

南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