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織造篇(下)
上一期講解了「綾羅綢緞」,這一期繼續說織造工藝。
紗,在早期是指一種平紋組織,它的紗線密度較低,相對輕薄,後期還有一種絞經組織,也被稱之為紗,為了區分它們,一般把「平紋紗」叫作「假紗」,「絞經紗」我們才叫它「紗」,明清以前提到的紗一般都是「假紗」,比如馬王堆素紗襌衣,用的就是「假紗(平紋紗)」。
緙絲,是一種平紋組織,但它的緯線會根據圖案需要在局部挖梭織成,所以「緙絲」的織法被稱為「通經斷緯」。 緙絲一般認為起源於北方遊牧民族,最初是用毛纖維製作,叫作緙毛,傳入中原後改用絲,這種織法耗費人工。緙絲的圖案和織物本身融為一體,線條細膩,沒有明顯的突起和反光。
妝花,指採用挖梭工藝織入彩色絲線的提花織物,與緙絲不同點在於,妝花圖案是在完整的織物上面後加上去的,而緙絲圖案是織物本身的一部分。妝花始于唐宋,盛於明清,是中國古代絲織品造藝的極高代表。錦,是一種立體組織,構成數層組織互相嵌合的複雜布料,摸起來要厚一些。錦一般使用多種彩線,色彩豐富,按織造方法可分為如以不同色彩的經絲起花的經錦,用不同色彩緯絲浮長顯花的緯錦、雙層組織的雙層錦等品種。錦在中國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其中南京雲錦、廣西壯錦、蘇州宋錦、成都蜀錦為四大名錦。
絨,是在絨圈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絨圈錦,最早出現於漢代。製作起絨織物時,要利用起絨竿使起絨經屈曲於織物表面,織後將起絨竿抽去,就顯出浮雕狀的絨圈立體花紋。最後可將絨圈剪開,但也有不剪的。絹,指平紋組織的絲織物,挺括平整,同其他製品相比,絹容易起毛。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掌握了絹的織造技術。由於絹平實纖薄,所以除了用於製作衣物,也常用來作畫或扇面,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不少流傳下來的絹本畫作。
作者: 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