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以「皮幣」斂財

在一般大眾的印象當中,當皇帝的可說是享盡榮華富貴,不愁生活,可是曾經有一位名帝,為了國庫空虛而苦惱不已,他的財相便想出一種斂財方法,名正言順地向各諸侯開刀。

漢武帝因連年征戰匈奴,導致財政拮据。司馬遷《史記》裡記載,漢武帝的財政部門提議「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值四十萬」。即是說,諸侯向皇帝覲見時,必須用「皮幣」包裹玉璧作為禮品送給皇帝,而這個「皮幣」必須用白鹿皮製作,武帝就是以這種「皮幣」生財。

中國自古崇尚玉,並以玉器作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越是富貴或有地位的人,所佩帶的玉器則越貴重,貴族之間亦常以玉器送禮,先秦時代的一些書籍就記錄了不同等級的貴族交往時用玉的禮儀,比如說到諸侯見天子要執玉圭,諸侯互相交往要送玉璧等等。

《周禮》中記錄了各種玉器所相應的配件,玉圭要用馬來相配、玉璋要用獸皮相配、玉璧要用帛相配、玉琮要用錦相配,這些配件都通稱為「皮幣」。不過在戰國以後,禮崩樂壞,各地諸侯都各自稱王,互相征戰,再加上秦末天下大亂,這種制度早已廢棄。

苦於國庫空虛的漢武帝的臣子們,則想出恢復這種禮節來生財的方法,那就是宗室和分封出去的親王如果要朝覲皇帝,或者遇到喜慶要來朝賀,必須用玉璧作禮品,而矜貴的玉璧當然需要包裝來保護,那必須用「皮幣」作襯墊。他們還規定這個「皮幣」必須用白鹿皮製作。這塊白鹿皮一尺見方,邊緣裝飾上花邊,很是尊貴。但是這種白鹿皮極為罕見,古人以白鹿的出現為「祥瑞」,各地方若一旦發現白鹿,必定是要上獻皇帝的,在祭祀天地的時候作為犧牲。所以白鹿只存在皇宮禁苑裡。諸侯如果要朝見皇帝,就必須向皇帝的禁苑購買白鹿皮製作的「皮幣」,一塊「皮幣」的價錢是40萬枚四銖半兩銅錢。諸侯把禮品送給皇帝後,「皮幣」則可回收後再度賣給其他諸侯,循環不息地生財。

不過這種斂財方法始終不能長久,「皮幣」出現5年後便被廢止。

作者: 菲苗泰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