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勿「懶神秘」及早公佈普惠措施

本澳兩大團體工聯及街總昨日會見特首賀一誠,就特區政府制定《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交意見和建議,然而坊間對明年施政聚焦不多,反而當局「快將公佈」的新一輪普惠性措施再次成為焦點。工聯建議在第二個百億經援中向每位居民再度注資8,000元電子消費計劃,作為居民生活補貼,理事長李從正形容行政長官賀一誠回應正面,當局亦有所考量,希望政府資源可以用得其所,普惠措施可以達到最佳效果,他又引述賀一誠回應指:「呢件事好快會有消息公佈」。不過賀一誠並沒有明確指會用電消方式派發。

自「6·18」疫情以來,市民猶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收入大減,甚至不少企業倒閉結業,居民失業或放無薪假,雖則有首輪經援暫時「幫補下」,但坊間普遍認為首輪經援「不公平」,甚至引至社會出現分化言論,而政府亦保證會推出第二輪經援,為普惠性措施,至於何時推出、如何推出?當局一直說「快將」、「好快」,又強調特區儲備得來不易,要預留部份儲備以應對經濟周期變化所需。筆者相信,市民早已對有關腔調感到厭倦,甚至可以說耳仔都起繭了,難道此經援計劃是國家機密?連透露少少內容都不能?反而政府一直「懶神秘」,要居民反覆猜測,引致網上罵聲一片,甚至令居民發表對立言論。

相信不少市民對疫情首輪經援記憶尤新,當時幾乎全澳市民「拍爛手掌」感謝政府,而後續的經援卻是「一波三折」,甚至為迎合民意而作出修改或聲明,「6·18」疫情經援便是其中經典例子,坊間對僱員收入限制表示不滿,當局聽取民意作出修改,但由此反思,過去數輪經援都引起坊間不滿需作出修改,過程費時且容易引起社會對立,而政府一拖再拖不願透露普惠性措施內容,可見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制訂惠性措施,未吸取以往錯誤經驗。

筆者明白政府想今次普惠性措施能做到盡善盡美,惟一味保持神秘並非好事,坊間不斷猜測,容易引起市民對立,早前有團體建議含括外僱已經引起罵戰,雖當局其後澄清,但終歸令社會出現分化,即使目前仍有「現金派」和「消費卡派」不斷爭論,政府不妨及早透露計劃方向,讓坊間充分討論,避免公佈計劃後引起爭議再走一輪行政程序修改計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