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與三七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所以其學名為三七。在最早記載三七的《本草綱目》中明代醫家李時珍記載:「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曬乾,黃黑色,團結者,狀略似白芨;長者如老干地黃、有節、味微甘後苦,頗似人參之味。」說明當時三七的主要產地是位於廣西的南丹,而南丹的西南是田州府,是三七的產地亦是將廣西三七運往外省的集中地,故又名田七。到了清朝《開化府志》記載雲南出產三七且出售至全國,一直到民國時期《藥物出產辨》載:「產廣西田州為正地道。」但雲南文山後來居上成為全國三七產量最多的地方,漸漸取代廣西的位置。三七的功效藥用:《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本草綱目拾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說明三七有活血化瘀,止血,補血的作用。可以用於體內外的各種出血症:如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跌僕損傷可用三七浸酒外用,亦可將三七煎煮或磨粉內服。外傷出血可用田七粉灑於傷口處,能起止血的作用。三七的現代研究:能夠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促進多功能造血幹細胞的增值,有造血作用。擴張腦血管,增強腦血管流量,增加腦力和記憶力。提高體液免疫功能,具有鎮痛、抗炎、抗衰老的作用。能夠加速消除運動後產生的疲勞。能夠降血壓,減慢心率。有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使心機耗氧量減少。生三七與熟三七:沒有經過泡製的為生三七。熟三七的製法是把生三七切成片,用鹽水浸透,曬乾後研成細粉即成。也有將生三七置小碗中,碗內置清水,水量以三七能吸乾為度,再蒸軟、切片後曬乾,或用油炸成黃色,酥而不焦,便成熟三七。生熟三七療效的分別:有研究指出,生三七與熟三七的藥理作用有所不同。生三七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為主,多用於各種出血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等症。熟三七則止血化瘀之功效較弱,力偏滋補,常用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所以三七所指的補血作用是指熟三七,切勿誤以為生三七有補血作用,而將生三七一直給年老體虛的人服用。三七的不良反應:生三七具有活血的作用,能夠增加血流量,故口服治療時可引起少量出血,一般在治療過程中會減輕或消失,大量服用可引致房室傳導阻滯。而生三七又善於活血化瘀,故不能長期使用以免耗氣動血,特別身體虛弱之患者更要小心運用,以防止患者耗氣太過,出現氣不攝血的症狀。故實際的用法用量應該遵從醫生的建議。

                                               廣慈醫療中心             

陳子杰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