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形制介紹—秦漢時期 (下)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 直裾長襦(左)曲裾長襦(右)
上一期開始介紹了漢服形制,以先秦式的形制和相關文物作開端,本以為內容會較艱澀難懂,沒想到很多讀者朋友居然深感興趣,還希望能多以圖文方式配合介紹,我唯有努力向報社爭取多點版面看看是否能多放兩張圖吧(笑)。
這一期我們來講解西漢式的漢服形制,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長沙馬王堆漢墓,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屍—辛追夫人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辛追夫人貼身穿著的就是西漢式的長襦,長襦就是長度超過膝蓋的襦,有曲裾和直裾之分。裾,意為衣的前後襟。區分曲裾和直裾的方法就是看長襦是否繞襟,直裾指漢服剪裁中前後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佈幅,襜褕是典型的直裾袍。漢代字書《急就篇》:「襜褕,直裾禪衣。」而禪衣與同制深衣,衣裳不殊、裾幅通直。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外要配以穿著曲裾深衣或者素紗襌衣。曲裾是漢服深衣的一種,曲裾深衣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
這裡向大家普及一下,可能有看過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看到劇中人物會穿著腰封,但在現存的漢服形制裡是沒有腰封的,腰封應是屬於和服獨有,因此用腰封固定漢服例如用來穿曲裾繞襟的做法是不合適的,曲裾應用腰帶來固定。

西漢式的衣有襌衣、夾衣、復衣,單層為襌衣,夾層為夾衣,填充絲棉的為復衣。西漢式漢服穿衣層次為:上身(單襦-襦-襌衣-袿衣),下身(褲-袴-裙)。西漢式的下裙有交輸/交窬裙,全幅佈對角斜裁後,會形成兩個直角梯形,以上窄下寬的方式拼接為裙裳,是當時比較流行的衣掩裙穿法。
作者簡介:
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