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背後的佛國仙境——山西隰縣小西天

自去年《黑神話·悟空》這款遊戲風靡一時以來,其精美的遊戲場景不僅讓玩家們沉醉其中,更讓那些遊戲中出現的現實景點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紅打卡地。而在這些景點之中,山西隰縣的「小西天」無疑是最令人震驚和歎為觀止的一處。這座古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精緻的建築和豐富的佛教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玩家和佛教文化愛好者前來探尋。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坐落在山西隰縣這片豐饒而神秘的土地上。這裡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山區農業縣」,但因為《黑神話·悟空》的宣傳,小西天這個名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我帶著對這座古寺的好奇和嚮往,踏上了這次探秘之旅。

小西天的上下兩院層層疊疊(翻拍宣傳海報圖片)

隰縣常住人口僅有九萬多人,但這並不妨礙小西天成為這裡的一顆璀璨明珠。據史書記載,小西天始建於明崇禎二年,由東明禪師創建。初時因大雄寶殿內供奉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後來又因重門額題「道人西天」,且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故更名為「小西天」。1996年,小西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無疑為這座古寺增添了更多的歷史厚重感。

走進小西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那並不遼闊卻精緻無比的景區。核心景點大雄寶殿僅佔地169.6平方米,但卻蘊含著無盡的佛教智慧和藝術魅力。寺內分為上、下兩院,全部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全寺建築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無梁殿、天王殿、韋馱殿、地藏殿、鐘樓、鼓樓等眾多殿舍,每一座殿舍都充滿了神秘和莊嚴。

寺內分為上下兩院

小西天下院是寺院的主體部分,這裡的無量殿面東而築,內設數十尊銅鑄佛像和木雕樓閣,是僧人們誦經的禪堂。無量殿對面是韋馱殿,殿內的韋馱像是一整塊楠木所雕,威武逼真,令人敬畏。從韋馱殿背後兩側進入「疑無路」,再登上「別有天」,便可到達孤桐峰。孤桐峰兩角分建鐘、鼓二樓,峰頂建有摩雲閣,內祀觀音菩薩,外祀奎光文星,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

而小西天上院則是全寺的精髓所在。正面是大雄寶殿,文殊、普賢兩殿左右相峙,形成了一幅雄偉壯麗的畫面。大殿內正面排列著五個相互連通的佛龕,「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和「彌勒」等諸佛端坐蓮台,各飾錦衣,神態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兩旁,造型優美,生動傳神,表情含蓄,仿佛正在聆聽佛祖的教誨。

大雄寶殿內共有彩塑作品1900多尊

殿內的彩塑作品更是令人驚嘆不已。除五尊主像外,牆壁、檩柱甚至屋椽之上都塑繪有彩塑。這些彩塑作品層層疊疊,從最大的三米到最小的拇指大小,每一尊都精雕細琢,栩栩如生。據統計,整個大雄寶殿內共有彩塑作品1,900多尊,它們歷經近四百年風雨侵蝕,竟然仍舊完好无損,令人稱奇。這些塑像的面孔都不受塵染,這一奇特現象也成為了專家和學者們研究的課題。

除了大雄寶殿外,小西天寺內的其他殿舍也各有特色。無量殿東北方的「半雲軒」為藏經樓,內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經,共七千餘卷,保存完好,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而寺內的懸塑藝術更是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懸塑藝術博物館」。這些懸塑作品形態各異,色彩斑斕,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神秘莫測的佛國仙境。

塑像色彩斑斕造工細緻精美

在探尋小西天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這座古寺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可以用「小、巧、精、奇」四個字來概括。寺院因地製宜,佈景精巧,種種清秀,令人賞心悦目。殿堂構造縝密,精雕細刻,出神入化,足見其「精」得細微。而寺院周圍的自然風光與建築相得益彰,左仰古寨,千仞絕壁;右帶西坡,峰巒疊翠。加上罕見的懸塑藝術,足見其「奇」得拔萃。如此精巧別致的格局,在古建築史上真可謂別具一格。

這次小西天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領略到了這座古寺的雄偉壯麗和深厚文化底蘊,更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盡魅力。正因為小西天的「精」與「妙」,加上《黑神話·悟空》遊戲的宣傳,這個歷史藝術珍品得以展現於世人眼前。如今的小西天每天都能吸引數千人前來參觀,高峰時甚至達到上萬人。

攝影/撰文:閒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