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傷口護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一些小傷口,懂得正確的傷口護理方法至關重要。首先,當傷口出現時,止血是第一步。如果是較大、較深、出血嚴重等傷口,可能要進行縫合,可以先用乾淨的敷料按壓止血,然後盡快求診。 但如果是小面積的擦傷,出血量通常較少,可以直接用乾淨的棉球或紗布輕壓傷口即可止血。若是切割傷,可能出血較快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持續加壓是有效的止血方式。
一般來說,只要加壓數分鐘,大多數小血管的出血就能止住。止血之後,便是清潔傷口。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是最理想的,它可以沖走傷口表面的污垢、雜質和細菌,而且不會對傷口組織產生刺激感。千萬不要用酒精直接清潔傷口,尤其是大面積或較深的傷口,因為酒精會刺激傷口,引起劇烈疼痛,還可能損傷傷口周圍的組織。
清潔完傷口後,要進行消毒。用棉籤沾取適量的碘酒或碘伏,輕輕塗抹在傷口周圍,注意不要直接塗抹在傷口內部,以免刺激傷口。消毒範圍要以傷口為中心,向外延伸1 – 2公分左右。
碘伏是常用的消毒藥品,具有廣譜殺菌作用,可殺菌繁殖體、真菌、原蟲和部分病毒。碘伏對皮膚、黏膜的刺激性小,可用於皮膚、黏膜、創面的消毒,但應注意不應與紅藥水(紅汞)合用,因為會產生有毒的碘化汞,損傷皮膚甚至導致中毒,對碘伏過敏的人可以用生理鹽水或其他消毒藥品代替。
接下來是包紮傷口。如果是小的擦傷,消毒後可以選擇使用創可貼。創可貼要貼得平整,避免皺褶,而且要注意更換,通常每天更換一次。如果是稍大的傷口,就需要用紗布包紮。包紮時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也不要過松,否則容易滑落。
在傷口護理期間,也有很多注意事項。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盡量避免沾水。如果不小心沾水了,要及時重新清潔消毒。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吸煙及飲酒,而飲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引起傷口發癢、發炎。同時,也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以免牽拉到傷口,延緩傷口的癒合。
另外,要密切觀察傷口的情況。如果發現傷口出現紅腫、疼痛加劇、有膿液滲出或發熱等症狀,這可能是傷口感染的徵兆,需要及時就醫。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塗抹或口服,以免延誤病情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傷口的癒合時間通常取決於傷口的大小、深度、位置、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發生感染等因素。如果傷口較小,通常能在3-5天內初步癒合。老年患者,營養狀態較差或出現發炎感染、流膿現象等,癒合的時間可能會隨之延後。若傷口出現持續性疼痛、紅腫等情況,應及時就醫。正確的簡易傷口護理和注意各種相關事項,能有效促進傷口的癒合,避免感染等不良後果的發生。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李鷹揚 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