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頸椎病中醫不同證型的養生保健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以及上肢麻木、頭暈等症狀。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以及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使得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一、頸椎病的中醫分型、對應症狀及食療方

頸椎病在中醫上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風寒濕痹阻型、氣滯血瘀型、肝腎虧虛型、氣血兩虛型等。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在症狀表現上有所不同,因此治療方法也需因人而異。

風寒濕痹阻型: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得熱則舒。可食用葛根薏米仁粥(由葛根、薏米仁、粳米等組成),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氣滯血瘀型:頸部疼痛固定不移,刺痛明顯,夜間加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山楂丹參桃仁粥(由山楂、丹參、桃仁、粳米組成)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

肝腎虧虛型:頸部酸痛無力,伴有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可選用黨參黃芪桂圓粥(由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粳米組成),有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的作用。

氣血兩虛型:頸部酸痛不適,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用人參大棗粥(由人參、粳米、大棗組成)有助於益氣補血。

二、針灸推拿治療

針灸治療: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太陽經穴為主。常用頸夾脊穴、天柱、後溪、申脈、懸鐘等。根據具體證型選擇配穴,如風寒痹阻配風門、大椎;勞傷血瘀配膈俞、合谷等。

推拿治療:常用手法有滾法、按法、揉法、拿法等。通過推拿可以放鬆頸部肌肉、調整關節位置、緩解肌肉緊張狀態。先按揉相關穴位(如風池、肩井等),然後用滾法放鬆頸肩部肌肉,再用拿法拿揉頸項部並配合推肩臂部等動作進行拔伸和旋轉活動。最後提拿兩側肩井並搓患肩至前臂。

三、日常保健方法

1.保持正確姿勢:坐姿:保持身體正直,定期活動頸椎以緩解頸部壓力。常見的頸椎保健操有「米字操」等,即用頭部按照「米」字形軌跡進行運動來鍛煉頸部肌肉。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或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應選擇高度適中、質地柔軟且透氣性好的枕頭來支撐頸部並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2.注意頸部保暖:寒冷天氣下要注意頸部保暖以防風寒侵襲導致病情加重。3.適當鍛煉:推薦的運動方式有太極拳、八段錦等全身性有氧運動以及游泳。這些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從而有助於頸椎病的康復和預防復發。

    綜上所述,針對不同證型的頸椎病可以採取相應的中醫食療、針灸推拿以及日常保健方法來進行治療和預防復發。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僅供參考,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如有需要請及時就醫。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陳涵婷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