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瑜:已有近千名教師獲資助休教帶薪進修

歐陽瑜
特區政府一直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多位議員質詢政府有何措施支持和鼓勵教師接受在職進修,建議政府支持學校設立帶薪休假進修制度,以促進本澳非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教學人員的培訓工作,多方位地支持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其中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設有「休教進修與脫產培訓」資助項目,資助學校聘請代課人員,讓教學人員免除一切教學活動,在帶薪下專心進修,近千名老師已透過有關計劃進修。
議員宋碧琪就提升本澳教育師資水平向政府提出口頭質詢,她表示,2023/2024學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澳教師有46人擁有博士學位(佔比0.5%),1,562人擁有碩士學位及14人是研究生畢業(佔比19.9%),學士學位學歷的人數有6,084人(佔比77.1%),沒有學士學位或以上的人數則有175人(佔比2.2%)。與2016/2017學年的數據對比,本澳教師有碩、博學歷的人數增長不多。師資隊伍的建設影響了教育的提升,她關注未來特區政府又有何措施來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建議政府支持學校設立帶薪休假進修制度,以促進本澳非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她並建議當局考慮修改相關逗留許可制度,允許在非高等教育求學的非本地居民在澳門也有相同的逗留許可,以吸引外地生源,促使本澳的非高等教育的提升發展,同時希望當局交代會否考慮再適當增加土地資源支持高等院校發展等。
政府多方位支持教學人員專業發展
歐陽瑜回應表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教學人員的培訓工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自2020/2021學年起推出「千名教師精英培訓計劃」,同時每學年為不同職級的教學人員舉辦近900項、合共35,000人次名額、多元化、具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包括新入職教師培訓計劃、中高層管理人員儲備人才培訓課程、學校領導儲備人才培訓課程等,並推出跨校教研先導計劃,結合教育基金資助學校舉辦培訓和交流活動,多方位地支持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
歐陽瑜稱,特區政府設多渠道的培訓供本澳教學人員報讀。目前教師以自願登記模式向教青局更新學歷情況,資料反映教師團隊積極提升專業素養,但有部分教師尚未向當局更新最高學歷。為配合未來《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的實施,更精準了解整體教師團隊的學歷結構,以便提供更多元化及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教青局正優化教師資料登記電子化工作,創設機制方便和推動教師更新最新資料,預計通報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教師人數將會有明顯提升。此外,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設有「休教進修與脫產培訓」資助項目,資助學校聘請代課人員,以讓參與培訓的教學人員能在免除一切教學活動的情況下,專心投身於提升專業的進修活動,掌握最新的專業發展資訊,推動校本課程及教學向前發展。
公私立學校有需要都可在深合區設校
高等教育方面,特區政府為各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的持續發展,創設有利條件。特區政府支持本澳高等院校優化辦學空間,近年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城市大學等公、私立高等院校按校本發展所需,分別進行或規劃校園設施的優化。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部門緊密溝通,爭取辦學政策及具體執行辦法,為本澳高等院校在深合區拓展更大發展空間。
她又提到,特區政府為本澳學校在深合區設校,相關條文框架沒有講明是公立或是私立學校,社文司是公立高等院校的監督實體,倘公立學校有需要,當局會為其爭取資源,私立學校有需要,也可以聯絡當局。
對於宋碧琪指有父母雙方都是澳門居民,但子女由於內地移民政策未能來澳與父母團聚,冀政府修改相關逗留許可制度,容許相關人士與家人團聚。歐陽瑜回應指,按現行制度,在本澳高等院校修讀高等教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可向出入境相關部門申請「逗留特別許可」。至於向非高等教育學生開放「逗留特別許可」,需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待形成共識基礎下才可繼續討論和研究。而按目前規定,持有本澳權限實體發出超過90天在澳門居留或逗留許可的學童已可申請入讀本澳學校。
她認為,宋碧琪提到的是特殊個案,相關人士倘有意來澳讀書,可以聯絡教青局,當局有機制解決這些特別個案,但不能擴展到所有非澳門居民,有特別需要可以特別解決,否則便會變成本地學生要與外地生競爭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