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開8市自由行不會加重承載力 旅業:料客量倍數增長經濟效益大

目前澳門整體旅客量已恢復至2019年疫前近9成
今年首4個月澳門的入境旅客約1,147.6萬人次,整體旅客按年同比增加59%,並恢復至2019年同期83.2%水平。國際客方面亦回復到疫前九成水平,團客重回疫前七成,儘管現時訪澳旅客量仍回復到疫前水平,不過居民有感旅遊承擔力已出現挑戰,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認為,2019年訪澳旅客量是4,000萬,至今本澳仍未回復到相關旅客量,加上今次開放的內地8市,疫前日均訪澳旅客量只有1,000人次,相信開放8個城市自由行後,旅客量不會有爆炸性增加,暫時未需要擔心接待能力的問題。他預計未來該8市來澳旅客量會有倍數的增長,有關旅客留澳時間長經濟效益大。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4月的隨團入境旅客有21.6萬人次,按年上升1.4倍;中國內地團客按年上升1.2倍至19.4萬人次,國際團客共2萬人次,按年增加9.8倍,當中韓國(0.8萬人次)及馬來西亞(0.2萬人次)團客分別上升23.8倍及14倍。
東南亞團客佔國際客首位
首四個月的隨團入境旅客有72萬人次,按年上升2.6倍;中國內地團客按年上升2.3倍至64.3萬人次,國際團客共7萬人次,按年增加22.9倍,當中韓國(3.1萬人次)及泰國(0.7萬人次)團客分別上升79倍及4.5倍。
5月6日起出琴澳旅團允7日內「團進團出」,相信對澳門旅遊業有更大的好處,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表示,目前澳門整體旅客量已恢復至2019年疫前近九成,不過,訪澳團客量只回復至疫前七成左右,旅客出行模式的改變,參團者多為長者,年青人多採自由行模式訪澳。來澳團客仍以內地為主,國際團客則以韓國和東南亞居多,其中東南亞團客已重回國際客的首位,過去訪澳國際團客則是韓國、日本客為主,不過由於日本經濟不景氣,所以日本旅遊市場仍未回復,韓國旅客量則隨著機場航班增加,復甦速度亦較快。
下一個旅遊高峰期是暑假
由5月26日起,內地再開放8個城市赴港澳「自由行」,連同今年2月增加的西安、青島,赴港澳「自由行」城市已增至59個。本澳旅遊局較早前表示,會因應不同城市推出不同類型的推廣活動,並與當地旅行社和合作方進行宣傳。本澳鄰近地區各出奇招「搶客」,有的送現金,有的送機票、酒店、消費券等,澳門「齋宣傳」會否吸引力不足?胡景光認為,儘管鄰近地區「各施各法」引客,澳門對旅客仍有一定吸引力,澳門的旅遊服務質素,令旅客賓至如歸,是澳門的旅遊魅力所在。較早前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調查顯示澳門在今年首季首次獲得內地出境旅遊者最滿意的目的地,源於澳門的旅遊接待人員、市民都擔當著旅遊大使的形象,令到訪澳旅客感到舒服,願意再次來臨澳門觀光。
胡景光認為,今年以來新開放赴港澳「自由行」的內地城巿已達10個,以西安、青島為例,開放「自由行」後錄得的訪澳客量增幅多一倍,估計今起新增8個城巿後,自由行客量增幅同樣樂觀,預計暑假將會見效果,迎來大批旅客。

開放八市自由行對澳門經濟效益大
儘管現時訪澳旅客量仍未回復到疫前水平,不過居民有感旅遊承擔力已出現挑戰,新馬路巴士站出現逼爆情況,居民和旅客大排長龍仍「上車難」,旅客大呻節假日酒店房難預訂,大三巴、議事亭等地,節假日人山人海需要實施人潮管制,旅遊巴違法泊車阻塞交通等,對旅客和居民來說都不是很好的體驗。胡景光表示,2019年旅客3,940.6萬人次,至今本澳仍未復到相關旅客量,這幾年澳門的出入境設施已擴容,旅遊設施、酒店房數目亦有所增加,所以他認為暫時未需要考慮接待能力的問題。

他又謂,開放8個城市自由行後,該8市來澳旅客量未必會暴升,據統計,2019年該8市日均訪澳旅客量只有1,000人次,不過由於8市離澳門較遠,有關旅客停留在澳門時間相對會較長,對澳門經濟效益大。西安和青島在今年2月起開放來澳自由行後,來澳旅客量倍翻,預計8城市訪澳旅客量有倍數的增長,「但增長得嚟唔會話爆炸性幅度」。
「團進團出」政策效應會在7月顯現
胡景光又提到,橫琴「團進團出」政策自今年5月開始實施,很多內地旅業界還不是很清晰有關政策,所以旅遊局開始加強對內地業界推廣有關政策,鼓勵業界組團,剛剛在廣州與業界進行推廣,他相信隨著當局未來繼續到內地不同城市進行宣傳,內地業界會組織更多「團進團出」項目讓消費者選擇。用好橫琴「團進團出」,便有助分流旅客,因為每年7、8月正值暑假旅遊旺季,酒店房價會較貴,過去團客即日離開澳門,有了「團進團出」後,團客可以在橫琴酒店過夜,第二天再到澳門,對澳門導遊和商戶來說,是「做多一次生意」,任何政策都需要時間磨合,「團進團出」政策效應會在7月顯現。
社區配套如何做好以迎合新一波旅客高峰期?胡景光表示,去年是疫後旅遊業剛開始復甦,很多配套都未能跟上,例如旅遊巴泊車、旅客用餐地點,令社區內的居民感到困擾,到2024年,經過一年時間,相關情況已有所改善,旅行團餐飲場地由3間增至5、6間,且地點分散不再集中於某一個區,旅客逼爆行人路,困擾居民情況已相對有所改善。

此外,自高園街旅遊巴上落客區只准許落客,旅客旅客遊覽大三巴後需要由高園街經舊西墳到塔石廣場上車離開,每日大批旅客除影響區內居民生活,長長人龍亦造成區內交通擠塞,區內步行環境不完善,旅客「走難式」徒步上車也影響旅遊體驗,胡景光直言,很多地區由旅遊景點到旅遊巴泊車區相距都要步行10幾分鐘,旅遊巴很難直接到景點,澳門的情況確實有改善的空間,他建議優化團客步行路線,現時團客集中走西墳馬路,未來可以引導他們走婆仔屋,引流入區,增加區內商機同時更可避免旅客走出馬路。同時建議當局允許行動不便旅客可以在高園街旅遊巴上落客區上車,人性化處理,提升旅客旅遊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