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解與預防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被稱爲「足跟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足部疾病。它主要由於足底筋膜長期承受過多壓力,導致足跟疼痛和不適。下面,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一病症,並探討預防與治療的方法。

足底筋膜,是一層堅韌的纖維組織,連接腳跟骨與前腳趾,主要作用是維持足弓的形狀,並吸收行走時的衝擊。當它受到過度的壓力或長期損傷時,就可能引發炎症,即所謂的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主要包括:足跟疼痛,特別是在早晨起牀後下地時,或長時間休息後走路疼痛通常在足跟內側或足底中部,但也可能放射至前腳或小腿。除了疼痛外,患者還可能感到足底僵硬,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

那麼,哪些因素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呢?研究表明,長時間的站立、行走、跑步或跳躍都可能增加足底筋膜承受的壓力。體重過重、不合適的鞋子、平足或高弓足等足部結構問題,也可能引發此病。此外,不正確的跑步姿勢、過度使用某些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和骨質疏鬆症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預防足底筋膜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選擇合適的鞋子:確保鞋子具有足夠的支撐和緩震性能,以減少對足底的衝擊。避免穿高跟鞋或平底鞋長時間行走。

2.保持適當的體重:過重會增加足底承受的壓力,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對於預防足底筋膜炎非常重要。

3.休息與外敷: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適當休息並對患處進行熱敷,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腫脹。

4.強化足部肌肉:通過一些簡單的足部鍛鍊,如抓毛巾、用腳趾撿起小球等,可以強化足部肌肉,減輕足底筋膜的壓力。

5.改正不良習慣:如過度使用某些藥物、不正確的走路姿勢等都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改正這些不良習慣有助於預防此病。

對於已經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休息、熱敷、口服抗炎藥和物理治療等。在疼痛緩解後,患者可以逐漸恢復活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高強度活動。

如果懷疑自己有足底筋膜炎的症狀,應及時諮詢醫生或足病專家,以便早期治療和管理。

總之,瞭解足底筋膜炎的成因和預防方法對於保持足部健康至關重要。通過選擇合適的鞋子、保持適當的體重、進行適當的休息和鍛鍊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預防這一常見足部疾病的發生。同時,對於已經患病的患者,積極的治療和康復也是恢復足部健康的關鍵。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何嘉俊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