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研學遊」成為收割家長們的韭菜
誰也沒想到,哈爾濱成為今年冬天的首位爆火出圈城市,「爾濱」成功出圈,折射的正是當下冰雪經濟的火熱。引起全民關注的出圈事件之一,是11位廣西南寧幼兒園小孩在東北地區遊學的經歷,由於穿著統一的橘色服裝,被網友們愛稱為「小砂糖橘殿下」。他們的遊學過程受到全網的圍觀,從落地哈爾濱、打卡「中國最北哨站」、參觀各大政府機構、特色景點等,小砂糖橘殿下受到所有東北人民的熱情接待,順利完成這次的研學遊。
研學遊,是一種新型的旅遊形式,作為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它既解決了家長們「假期無人帶娃」的問題,也讓孩子能在戶外課堂中學有所得、增長見識,因此成為不少家長的熱門選擇。早前,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然而,面對日益升溫的研學遊市場需求,家長們反映,當前研學遊市場質量參差不齊,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空有噱頭,有些產品以「研學遊」為噱頭,實則為旅遊觀光項目,掛羊頭賣狗肉。第二,研學質量參差,有些產品主打感悟傳統文化,但實則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甚至為了增加趣味性而篡改歷史。第三,費用高昂。某研學遊打著科研的名堂,在某大灣區城市進行兩天一夜的體驗,當中也僅有兩小時的實驗室體驗活動,但人均費用高達5,000元以上,當中價格的合理性值得深究。第四,承辦單位非專業化,某些研學機構與小型、非正規旅行社合作,將項目外包,質量、體驗甚至安全都難以有保證。
這不由得值得我們深思,研學遊是否變成收割家長們的韭菜?筆者小時候沒有研學遊,有的只是參與教師帶隊的fieldwork(田野調查),通過特定調查方案和內容開展研究,從而掌握書中不能教會的東西。這正是研學遊的本質,先「研學」再「遊」,而非本末倒置。 的確,研學遊是旅遊消費升級的新產品,發展空間開闊,潛在客戶群體多。研學遊也是本澳政府作為撬動「1+4」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動力,當中不僅需要考慮到經濟效益,更需要重視當中的教育效果,迫切需要政府、業界、教育機構等各方合力,更多著眼於研、學、遊的融合,管理部門承擔起監督管理的責任,包括制訂研學遊的標準和規範,審核研學遊機構的資質,對研學遊產品的路線、主題、內容、收費等予以規範等,多方合力促進研學遊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