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溫……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古代《內經》已提及冬季應如何養生,關鍵在於「藏」。冬季,一年當中氣候最為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潛伏,陰氣極盛,自然界中萬物斂藏,因此,冬季養生宜「靜養少動,固護陽氣。」

飲食方面﹕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飲食上宜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之物,同時冬季與腎相對應,故應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溫熱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核桃仁﹑當歸﹑鵝肉﹑鴨肉等。養腎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枸杞﹑黑棗﹑黑木耳等,從食物上不難看出,此類食物顏色上都是黑色,中醫認為冬季在五色為黑,在五臟為腎,因此多食黑色食物可養腎。

預防疾病﹕

    由於冬季較為寒冷,而且早晚溫差較大,氣溫的驟降會使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活動度下降,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需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氣喘﹑肺炎﹑中風﹑心梗﹑心絞痛等。中醫從古至今一直強調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及已病防變,故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如穿高領衣服,外出時戴圍巾﹑帽子﹑口罩等,晚上睡覺時多蓋被子,別把肩膀露在外面。

    其次,冬季氣候乾燥,燥邪易傷津液,使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症狀。所以,冬季特別注意養陰,如多喝水,少吃辛辣﹑油膩等食物。同時,運動量不宜過量,汗出過多,陽氣會隨汗液而出,損傷津液。

    另外,一年當中有兩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此時更需要辛溫散寒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及提升身體陽氣。因此,在三九天運用三九貼增強人體陽氣、提升抗寒能力,能起到治療與保健的作用,與三伏貼相配合,效果更為顯著。

早睡晚起

    正如《內經》所指,起居方面,宜早卧晚起。早睡,可固護陽氣,保持身體溫熱,以避寒邪;晚起,可養陰氣,最好待太陽出來再起床,避寒就溫。除改變作息規律外,在睡眠上更應注重保暖,多保暖肩頸及腳踝等部位,不要裸露,以免受涼。此外,可在睡前用熱水泡腳,泡腳時可在熱水中加入生薑﹑艾葉﹑藿香﹑紫蘇等辛溫散寒藥物,可促進氣血循環,以改善冬天帶來的手腳冰冷﹑肢體僵硬﹑關節屈伸不利﹑肌肉酸痛等情況,泡完腳後及時穿好長襪子及長袖睡衣褲,以保持身體溫暖。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廖伯榮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