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國家也在努力減碳

提到中東地區,大家都會立即聯想到沙漠與石油。雖然區內不少國家在近50年來憑藉大量的石油蘊藏而崛起致富,但大量的財富並沒有沖昏腦袋,他們的領導人也深具憂患意識。最近數年,這些國家都開始發展及參與不同的行業,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插秧。尤其是當今全球各國努力為減少碳排放的大目標而努力之際,減少對石化能源的應用是當中的行動目標之一。雖然各中東國家一直在享受著石油開採的紅利;然而在這大趨勢之下,他們並沒有對此持消極態度,相反地,部份國家更投入大量的資源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可見這些中東國家的正面積極性,並沒有像個別西方國家那樣,為自己國家利益而不斷在加入和退出全球性的「巴黎協定」之間游離,完全看不到政府的具體減碳行動。這些中東國家除了開始從我國輸入各類電動運輸工具之外,更有像阿聯酋杜拜政府的鴻心壯志,投入大量的資源到開發可再生能源上,務求到2050年該國所有能源都是100%的綠色能源。杜拜政府其中一項宏大計劃,就是中文名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Solor Park)。該計劃由杜拜政府直接執行,利用IPP模式營運一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太陽能公園。該國政府將會在此項目投資135億美元,目標在2030年項目建成後,為142萬人提供絕對綠色的清潔能源,每年亦因此能減少650萬噸的碳排放量。該太陽能公園佔地約44平方公里,比我們整個澳門的面積還要大。為解決太陽能只能從白天收集的短板,為持續向城市提供穩定的輸出,當中同時使用兩種太陽能發電技術,包括傳統的光伏發電(PV)及光熱發電(CSP)技術。前者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光能轉換為電能;後者則是利用透鏡,將大面積收集回來的太陽光,集中地轉化成熱能,利用熱驅動技術(例如蒸汽渦輪機組)產生電力。由於熱能是可以進行儲存,故此可解決光伏發電的不足。在該太陽能公園中,因此建設了一座260米高的太陽能塔,仍為CSP收集太陽光之用,該塔也是當今全球最高的太陽能塔。由於地面的曲面,更高的太陽能塔可以覆蓋更大面積的太陽能收集器。就在12月25日,由我國為該太陽能公園承建的950兆瓦光伏-光熱混合電站的3號機組首次接網成功,在這之前,1號、2號光熱機組已接網滿負荷輸出。根據計劃,在項目完成後,每千瓦/小時的平均能源成本(LCOE)只是0.016215美元(約0.13澳門元),非常便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