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澳學童的運動時間與身心健康

根據衛生局1997/1998至2021/2022學年澳門小一學生體重及視力情況統計,現時本澳小一學生肥胖率和視力不良率走勢雙雙上揚。肥胖率從1997/1998學年的8.4%增至2021/2022學年的14.2%;而視力不良率從2012/2013學年的14.7%大幅升至2021/2022學年的28.1%。當中男性學童的肥胖率和女性學童的視力不良率情況令人憂慮。針對肥胖問題,第七十屆世界衛生大會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亦指出,「身體活動從入學年齡起開始減少,低度身體活動正在迅速成為一種社會規範。然而,已知身體活動可以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並改善兒童的學習能力、心理健康和福祉。此外,童年經驗可以影響終生的身體活動行為。」針對視力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發佈的第一份《世界視力報告》表明,視力損傷人數上升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為近視。所以,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不但有利學童的體重控制,亦有利眼球的健康。

日前,對公務團體調查中指出三成公僕面對工作和家庭衝突,約三成人認為工作時間長影響其照顧家庭。本澳以雙職家庭為主,其中不少基層家庭父母需輪班工作或周末需要上班,自身作息時間已經難以獲得保證,親子之間交流更加捉襟見肘,更別說一同抽空做運動。故此,本澳學童運動量與使用電子產品此消彼長的狀態難以在家庭中得以逆轉和改善。在缺乏家長的參與和引導的情況下,電子和數碼陪伴無疑成為學童的首選,從而造成本澳學童肥胖率和視力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儘管教青局在《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規定,在相鄰的兩節課之間應為學生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並發出學生每周運動時間不少於150分鐘的指引,以加大學童的運動頻率和增加眼部的休息時間。但有不少家長反映,學童課間休息時間和每周運動課堂時間有所折扣。或與趕課程、天氣不佳、校園硬件不足、自身生理原因等等有關,故不是所有學童每周在學校能真正獲得不少於150分鐘的運動時間。

現時,本澳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要求,還存在不少差距。而學童運動不足所衍生不單是生理問題,還有心理問題。有研究指出,體重污名的發生率在過去10年時間裡增加了66%, 甚至超過美國國內的種族歧視(Puhl & King, 2013)。因此,保障學童獲得適當的運動時間,需要社會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例如學校可考慮延長小息時間讓學生進行體能活動,當體育課預到不佳天氣時可在課室做體操、蹲腿或原地跑等運動。另一方面,可考慮優化現行本澳勞動關係法,早日落實五天工作制,以增加親子運動的機會,從而改善本澳學童的生理健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