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看的演唱會經濟

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近日的報告提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至2028年,充分發揮澳門特殊優勢,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6成的比重,而非博彩就業人數比重則維持在8成。

澳門發展的四大新產業,分別為:綜合旅遊休閒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按照澳門目前的經濟發展,依然是倚重博彩業,惟在博彩業及政府「奶水」扶持之下,讓旅遊消閒行業獲得如雨後春筍般成長,尤其是表演娛樂的發展,澳門每周都有來自大中華區的當紅歌手舉行演唱會,基本上當今最紅的華人歌手,都定必在澳門舉行演唱會,澳門已經成為實至名歸的「演唱會之都」。別小看演唱會經濟,當紅歌手就像具大的磁石,將附近地區的粉絲們吸引過來,除了演唱會門票收入外,還帶動住宿、飲食、購物等經濟收益。最近經濟學界討論得火紅的「泰勒絲經濟學」,就是指美國女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所舉行的每一場演唱會,所到之處都為當地城市帶來巨額的經濟收益,泰勒絲將在明年2月前往澳洲舉行演唱會,澳洲經濟學家奧利佛就預計,泰勒絲演唱會停留澳洲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來看,可能堪比一次奧運。數據研究機構QuestionPro的統計報告指出,泰勒絲為期6個月的美國巡演,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達到50億美金,報告指,這比全球5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都要來得高。

澳門既然是「演唱會之都」,如何將演唱會經濟辦好辦大,從而獲得可觀的經濟,減低博彩業的比重,絕對值得政府和企業思考。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11月14日發表施政報告,就看看行政長官有沒有為此著墨,推出政策鼓勵以助澳門演唱會經濟做大做強。

牛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