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重陽」精神和內涵更好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重陽節不少市民登高,松山及二龍喉公園下午人流增多,亦有不少市民選擇搭松山纜車「登高」 ,現場排起人龍。有市民特意帶子女乘搭纜車登高,希望讓子女瞭解傳統節日意義及感受節日氣氛,同時共同鍛鍊身體,培養運動習慣。

在享受重陽節當中,也有必要深刻體會重陽節背後的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以及登高背後的意義所在。重陽節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所以,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作為感恩敬老的傳統日子,社會上針對長者敬老問題提出不少意見,包括期望持續完善和優化長者的各項服務、滿足長者的居住需求,以及完善長者醫療服務等。相關意見值得政府相關部門持續聽取,並因應澳門長者面對的實際困難和需求,不斷提升長者晚年生活水平。

事實上,隨著澳門老齡化社會不斷加深,政府要有效應對老齡化問題,必需要制定一套長遠且全面的規劃,系統性地應對長者醫療、生活保障、出行、居住等不同方面的措施。與此同時,未來如何針對長者再就業需求,政府也需要進一步推動「銀髮產業」發展。

重陽節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敬老愛老的重要載體,是每年一度的節日,但敬老愛老行為則是需要日復一日地實踐,所以,如何能夠更好地將「重陽」的精神和內涵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值得政府和社會,以及廣大市民共同深思。

子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