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更多的士投入服務解決供求失衡問題

特區政府開投10個的士牌最多500部的士,交通事務局即日起接受標書,在11月23日截標,並在翌日開標。據媒體報道指出,是次開投的士牌只接納的士公司競投,共有10個牌照,每個牌照底價250萬元,每間中標公司可申請最多50部的士。

澳門的士不足問題,已經對市民和旅客造成嚴重影響。自經濟開始復甦後,坊間不時傳出聲音指出很難乘搭的士,而每逢節假日,主要旅遊景點街道內,都不難見到旅客等候的士的場景,的士服務不足不僅影響到有需要居民的正常交通出行需求,更影響到旅客對澳門的旅遊體驗。

特區政府開投的士增加服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問題值得留意。的士服務是重要的交通服務之一,如何讓的士服務回歸到交通屬性,減少「投資化」屬性,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倘若的士服務不能有效去投資化,而是淪為投資工具,那就是投放更多的士進入市場,市民都不能受惠。

與此同時,有交諮委成員就曾經指出,因近年的士業界疫下經營困難,成本攀升,不少司機都是向的士持牌者交租,當收益達不到預期,個別司機會鋌而走險「劏客」。這種現象在疫情前確實存在不少,未來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和中標公司加強聯動,例如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避免的士違法行為的衍生。

要確保的士能夠提供有效服務,不僅需政府加強監管,更需要業界的自律,期望政府和業界能夠加強溝通和合作,為市民和旅客帶來良好的的士服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