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開幕 何厚鏵提三建議推動灣區共同發展合作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昨開幕
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昨日起一連兩日在本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潛力巨大、未來可期,他並提出三點建議,建議粵港澳要推動共同發展、加強務實合作,以及優化發展環境。他希望 三地政府部門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開發建設,更好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昨上午9時在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三樓宴會廳舉行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聯辦主任鄭新聰、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郭亦樂等出席。

何厚鏵發表講話時表示,今次大會是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台階的具體舉措,也是中外工商界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大會以「大灣區、大戰略、大交流、大發展」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市場一體化和文旅會展產業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順應當前形勢,契合各方關切,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大家借此機會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灣區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他續說,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平領先的區域之一。2019年 2月以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何厚鏵指出,粵港澳三地堅持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並舉,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通車運營,深中通道、深江鐵路通道等加快建設,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進,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推動,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在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冀工商界抓緊機遇團結合作
對此,何厚鏵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推動共同發展。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形勢嚴峻,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不穩。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政府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擴大市場准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提升現代服務業開放水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積極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與世界互聯的重要樞紐,他希望各國工商界抓緊機遇,團結合作,聚焦共同利益,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中國加快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建議善用制度之利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加強務實合作。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之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世界未有之先例。這是中國政府支持和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是體現中國制度優越性和多地優勢互補、共通共贏的絕佳模式,也為各國工商界開展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他希望大家善用制度之利,充分發揮三地金融、貿易、航運等方面優勢,鞏固拓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文化旅遊等各領域合作,用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等平台,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冀三地政府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經濟實力雄厚,近年來在居住、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務實舉措,致力於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係,吸引了一大批各國企業在大灣區投資興業。
何厚鏵希望三地政府部門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開發建設,更好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希望相關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組織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為各國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好服務,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