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角度應對核污水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向福島沿海排放核污水。儘管此前及開始排放後,國際社會一直阻攔,各國民眾也通過抗議、示威表達反對,但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造成了潛在核污染的既定事實。在國家的保護性進口政策落地後,作為地球公民中的一員,我們應該認識一下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核放射的侵害。
核污水中除了不能被清除的氚和碳14,還有銫、鍶、鈷、碘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物理半衰期從十幾年到幾千年不等。據清華大學所作核污水太平洋擴散模型來看,核污水會在8個月左右到達我國海域,並在1年半左右遍佈我國沿海。換言之,短期內日本海域的核污染風險最大,國家的進口政策可以保護我們避免進食核污染食物。長期來說,由於核污水大範圍污染了海洋生態,雖然核污染物質會沉積,但由於食物鏈可以層層累積各種物質元素,所以到最後,海洋中的大型魚類將蓄積最多量的核輻射物質,而我們人類一旦進食將可能遭受核輻射的傷害。因此,一年後我國海域的漁業產品安全有賴於政府的監控,同時我們也應避免進食多量大型海魚、貝類和海產植物。
核污水對於我們的影響更多表現在內照射方面。所謂的內照射,指的就是核放射物質通過飲食進入我們人體,然後富集於特定的器官組織,從而通過放射損害我們的器官組織。譬如同位素碘129,就可以損害我們的甲狀腺組織。通過及早服用碘片可以阻斷當日90%的同位素碘吸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碘片並不能濫用,甲亢、孕婦等人群服用後會產生不良後果,所以對於應急事件需要政府評估後統一安排服藥。另外,食鹽對人體的核防護指的是其中所添加的碘,非含碘鹽並無特殊防護。而含碘鹽所能達到核防護則需要一次性攝入3000克食鹽,這遠超過人類食鹽攝取極限。因此,搶購食鹽大可不必。
同樣在福島核污水中出現的鍶90,會殘留在人體骨骼中,造成骨癌和血癌的風險,進食鈣片理論上可以通過競爭機制降低身體吸收鍶90。
福島核污水的排放將持續30年,我們還可以從一些食物中抵禦核輻射。譬如黑芝麻可以益腎,增強身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功能;綠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抗癌、清除體內自由基、以及抗輻射,茶葉中的脂多糖還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細胞;番茄紅素不僅抗氧化能力極強,還具備卓越的抗輻射能力;螺旋藻含有豐富營養和生物活性物質,可促進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和增殖活力,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因此也具有明顯的抗輻射作用。
福島核污水的放射污染問題是一個關乎時間和劑量的問題。在大數據方面我們要相信自己國家的監測和政策安排;在個體防護方面,我們又要避免飲食暴露和積極提高免疫防禦能力。科學審慎接受各方諮詢,不盲從、不信謠,我們一定可以在艱難的環境中保護好自身。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張靜儀 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