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韌性城市
超強颱風「蘇拉」是繼2017年「天鴿」、2018年「山竹」和2020年「海高斯」後,澳門七年內第四次發出的十號風球,在長達兩日的風雨天下,官民通力合作,澳門的受損程度不算嚴重。為應對本次颱風「蘇拉」,粵、港、澳三地政府都嚴陣以待,在面對如此大的挑戰下,當局由事前評估颱風的影響,到來臨前的準備,以至吹襲期間的信息發佈都十分充足。在予以肯定的同時,亦需要總結本次所出現的突發事故,如大廈外牆碎片掉落、工程棚架倒塌、事前充足的渠道疏理等工作,都需要繼續完善相關的定期維護,以及加強各工程在應對颱風來臨前的安全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在颱風「蘇拉」離澳後,市面交通的恢復運作暢順,亦及時照顧到旅遊業界及旅客的出行需要,加上颱風過後便是全澳開學日,在整體交通需求流量大增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應付日常需要,情況值得肯定。未來,在處理颱風天氣後,主要幹道的出行需要外,仍需注意大量人潮的上下班難題,以及增加前往各大型醫院的公共交通工具班次,以疏導颱風天氣下所積壓的看病需求。 反觀香港,連日出現相當驚人雨量,導致110多間非高等教育學校需要向教育局報備整修及停課,多處地方嚴重水浸,除了天文台公佈每小時的降雨量破歷史紀錄之外,黑色暴雨警告的生效時間亦破紀錄,香港政府更發出「極端天氣」警告。在這種上百年一遇的天氣下,實難以再用過往可計算的方式去進行防災規劃,「極端天氣」與我們的生活距離越來越近,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可預測的難度亦越來越大。特大災害及天災情況持續不斷發生,人類難以避免這些天災的出現,但可以通過完整的規劃、預防及後續跟進手段,有效減低社會付出成本,在應對不同程度的變化時,可以快速恢復城市的秩序,這就是建設韌性城市的關鍵所在。
作者:黃萬濱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