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眠

睡眠,約佔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每個人每天都須經歷的事,且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生存條件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學習﹑經濟﹑家庭等壓力困擾人們,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時間不足等問題,故失眠成為臨床上常見病症之一。我國約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女性的失眠率較為同齡的男性高出1.5-2倍,另外,因應年齡愈大,失眠的發生率會愈高。對於大多數的失眠患者而言,失眠的症狀一般會在數天或數周內緩解或消失,但對於失眠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發展為慢性病程,嚴重者更可持續10年或以上。對於長期處於失眠的患者而言,白天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繼而影響日常工作效率,或學習效果欠佳,甚則可繼發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猝死的機率或會出現自殺的想法。且經常失眠的人可能會引起血糖﹑血脂﹑以及血壓的不穩定,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的疾病,故對患者個人而言是十分沉重的痛苦。

    失眠,是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其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不酣,時睡時醒,或醒後不能再睡,且連續三周或以上;重者甚至徹夜不寐。此外,失眠的患者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症。

    失眠,在中醫學中是屬於「不寐」的範疇。中醫認為導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每因飲食不節,情志失常,勞倦﹑思慮過度及病後,年邁體虛,導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致失眠。中醫一般認為失眠的病機是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所致。中醫對失眠的治療先以辨證為主,並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失眠,如中藥﹑針灸﹑耳穴貼壓﹑按摩﹑整脊等。而西醫認為導致失眠原因有很多,如情緒波動﹑心理﹑環境﹑精神﹑生理﹑藥物﹑久病體虛等因素皆可引起失眠。失眠可分為很多類型,但一般分為短期性和長期性失眠兩大方面。短期性失眠指失眠在三個月以內,長期性失眠指失眠持續三個月或以上。

    中醫角度認為失眠是屬於心神病變,應重視精神調攝和日常睡眠習慣對失眠患者來說都具有實際的預防意義。精神調攝方面,應積極進行心理情志調整,克服過度的緊張﹑興奮﹑焦慮﹑抑鬱﹑驚恐﹑憤怒等不良情緒,做到喜怒有節,保持精神舒暢。日常睡眠習慣方面,首先應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盡量每天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從事適當的體力活動或體育健身活動,增強體質。晚餐要清淡,不宜過飽﹑忌濃茶﹑咖啡及吸煙。睡前避免從事緊張和興奮的活動,放鬆心情,定時就寢。另外,要注意睡眠環境的安寧,並努力減少躁音,去除各種可能影響睡眠的外在因素。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廖伯榮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