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

來自珠海及澳門的漢服愛好者共同慶祝花朝節 圖片來源:正華堂‧漢文化生活館

這是一個被不少現代人遺忘了的美好傳統節日,適逢佳節期間,跟各位讀者介紹一下。

花朝節,是指中國百花的生日,又稱花神節、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節期因地而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節日旨在祈求豐收、祭祀花神、表達對春天美好的期待和對自然的敬意。

花朝節的由來和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陶朱公書》中就有「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的記載。於武則天時期開始盛行,據說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花朝節,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花糕,用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紛紛流行起花朝節活動。

花朝節有許多獨特的習俗,以下介紹其中幾個:

  1. 祭拜花神:此習俗通常在節日早晨進行,人們會在家中擺放供品,如花果、香燭等,祭拜花神,祈求豐收。
  2. 踏青賞花:在這個節日,人們會走出家門,來到戶外賞花,特別是桃花、梨花等樹木。賞花活動既可表現為親友聚會,也可成為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契機。
  3. 戴花:花朝節這天,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在頭上戴上一朵花,象徵春天的到來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4. 花朝巿:花朝節期間,人們會前往花市購買各種鮮花和植物,將家中裝點得如詩如畫。

  近年因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傳統節日開始逐漸被人重新正視及傳播,隨著漢服復興運動等的潮流,各地紛紛在這期間舉辦慶祝花朝節的活動,同時亦加入了中國民間傳說的十二花神,通過男女花神的選拔、造型走秀等,逐漸將傳統節日的氛圍重現。

堂主,「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