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物」

如果問「物」是甚麼?你將如何答案?「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一場對「物」的再思旅程。再思「物」,首先需要重返「物」的原點,就像古希臘人一直在追尋世界的起源。古希臘人認為生死變化的世界中有永恆不變的「水、火、土、氣」四種元素,他們開始思考哪一種是世界最早的開端。泰勒斯認為萬物本源是水,不管水如何流動,水自身是不會變的;赫拉克利特認為是火,雖然火一直在變,但在變化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要考據傳統哲學家的思想,而是想借此說明「物」對於研究世界、研究自然從一開始就是十分重要的。

無論是自然物、人造物;物、物質、物質性、物質性的……。「物」體系實在龐大,給它下一個明確的定義過於困難。既然定義有一定困難,那不如先來說說它不是甚麼,打破固有邊界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從更多視角看待它。首先,我們可以打破主客體二元論的思維。有人批判對物的重視缺乏人文關懷,但「物」不再是單一的機械唯物主義,實際上對物的討論是物在我們的觀念中被改造或被理解的模樣,是物的指向、象徵,而不是物本身;同時,「物」也不是單一的主觀唯心主義,物是感官的映像,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不同的,主觀唯心討論問題往往就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除了打破主客體,還可以打破虛實、宏觀與微觀、動態與靜態的二元思維。跳出物本身的對立兩面,更多關注「物」和「物關係」。「物」已經構成了主體的一部分,對「物」的探討是關注主體性中技術的向面、物的向面。

「葡萄酒杯是在創造天、地、人、神性的四維空間裏」(海德格爾)。海德格爾呼喚重新思考人類和物之間的關係。葡萄酒需要有葡萄、葡萄需要有葡萄樹、葡萄樹需要土地、果農、陽光、空氣、水等等。最終想要喝葡萄酒,就需要一個器皿葡萄酒杯。所以「葡萄酒杯」的任務是邀約各種意義,並且形成實質的聯繫,沒有玻璃杯這個仲介物,一切的存在都是虛無。

過去社會是一個生態,物是生態裏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技術的發展,以物作為基礎設施變成了社會生態,就像我們現存的生活離不開網路,網路的背後就是一系列的物和物的關係。在傳播的過程中,物與社會發生關係;在傳播的過程之外,物的邏輯、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意向性,都會深刻改變社會行為和社會結構,引發社會的變遷。「物」體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場域或秩序,再思「物」,將為探討人與技術的話題提供新的思考視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