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月經時不再猶豫

剛過去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不少社會機構及媒體藉節日機會,表達女性需要有更多的權益福利,以及女性在社會中出現差別性對待等問題,然而,在爭取這些權益的背後,可能連女性基本該有的生活保障都未有重視,更何談權益?
內地曾有一女網友稱在搭乘高鐵期間,月經突然提前卻未能在高鐵上買到衛生巾,幸得乘務員幫助才避免了尷尬發生。事後鐵路官方客服回覆乘客訴求時表示:衛生巾屬於私人物品,不提供售賣。此一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和爭論。對於當事人提出希望日後高鐵上能售賣衛生巾的請求,很多男性、甚至不少女性認爲這是當事人小提大作,亦有聲音指作爲女性就應該自己提前準備、或是指責女性怎麼不忍一忍? 一片衛生巾,看似是很小的事情,實際上是一個社會長期以來存在、卻又一直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對女性基本權利的無視。
回歸到月經本身,女性一生中月經日數大約有3000天,平均月經周期爲28-35日,每次來潮3-7日,形象化地說,我們身邊幾乎每5位女性就有一位正處於月經期,她們當中更可能有一半正經歷痛經困擾。當部分國家已經把衛生巾列作國民必需品免費提供時,我們卻爲了是否能在長途公共交通工具上售賣女性生活必需品而爭論不休。 在由來已久的社會教育催使下,不少地區已然形成一種「月經羞恥」文化,它滲透着人們的思想、語言、行爲,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擔心衣褲沾有經血痕跡,購買或取出衛生巾時不願被他人看見,青春期女孩初潮時往往感到害怕,而她們絕大部分曾有被男同學取笑的經歷。人們對月經的負面解讀,反映社會文化中無知的男性視覺和教育的缺失,而歷史長河當中日積月累形成的對女性基本權利的忽視,又何時才能劃上句號?
作者:孔嘉盈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