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巴士智慧停車庫﹙下﹚

上周提到深圳首開全國的先河,在寸金尺土的市中心地區,利用先進的科技建立起全國首個立體鋼結構的智慧新能源巴士停車庫,以建築高度解決停車空間需求的問題。為甚麼偏要在市中心而不是較偏僻的地方尋求大型巴士停車空間?這涉及巴士的調動管理及環保的要求,務求在調動巴士時可以獲得更快捷的響應;因為在一個大城市,由東到西的距離隨時是一個小時的車程,加上繁忙時段,要把一輛巴士調到某一個車站來發車,需要花大半個小時的時間,而且也因里程長而消耗更多能源,不合符環保、經濟原則。所以最理想是在城市內,以最少的土地面積,設立多個大型停車庫,由中央智能化統一調配管理;這也是智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一個新型案例。所以,這個深圳試行方案的首階段計劃,就是在市內建立三個以鋼為結構的新能源立體停車庫。除了上周提到那個位於南山中心區的立體車庫之外,會在南山科技園、福田下沙建成共三個立體停車庫。整個首階段的建設,剛於數天前宣佈全部完成;這項計劃對於緩解全國乃至全球的巴士停車、充電和調動管理難題,具有創新示範意義。

還記得上周介紹那個南山中心區的立體停車庫,面積約900平方米,9層高,共有4組升降機,提供68個帶充電功能的12米巴士停車位。而第二個落成的南山科技園立體停車庫,面積約600平方米,也同樣的9層高,共有3組升降機,提供50個帶充電功能的12米巴士停車位。至於地面上,也跟南山中心區那個相似,有16個充電車位,共提供66個停車位。若果以停車效益來計算,無疑南山科技園的相對來說更緊湊,土地面積使用效率稍高。至於最後一個位於福田下沙的立體停車庫,明顯的進一步挑戰前兩者的極限。在690平方米面積的土地上,建成10層高,共有2組升降機的建築物,提供80個帶充電功能的12米巴士停車位,土地使用率大幅超越前兩個在南山的立體停車庫。這是很富中國特色的規劃,在原來的基礎上逐步優化,大家可看到每個新的立體停車庫都在面積應用效率、巴士存取時間上進行調整嘗試。上述3個智慧立體停車庫建成後,共提供198個室內充電車位,以及49個室外充電車位,那是247個巴士停車位!非常了不起。247個巴士停車位是甚麼的概念呢?三個佔地很少的立體停車庫,便能滿足我們澳門新福利巴士半個車隊的停車需求。所以這樣的巴士停車方案,很值得作為澳門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份來參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