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長者輕生悲劇不斷發生 議員倡擴大平安通網絡助隱蔽長者

特首指暫時不會調升養老金供款金額
根據衛生局澳門自殺死亡監測結果,去年全年錄得80宗自殺身亡案,較2021年增加20宗自殺死亡個案。近期亦不斷發生多宗獨居長者輕生悲劇,議員潤生認為自殺個案「一宗都嫌多」,促請當局重視和加大相關資源投放,包括建議政府增加相關醫護人手和增加每日候診名額,優化轉介機制,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及生命教育,讓居民早識別和早介入治療。他亦希望政府加大「平安通」資源投入,推動更多隱蔽長者納入「平安通」服務網絡。
根據衛生局澳門自殺死亡監測結果,本澳2022年第四季錄得8男7女共15宗自殺死亡個案,年齡介乎22至96歲;較上一季減少3宗,亦較2021年同期減少7宗;15宗個案中澳門居民有12宗佔80%,非本澳居民有3宗佔20%。根據資料分析,本季死者的自殺可能原因主要與慢性或生理疾病、賭博或財政問題,以及精神病有關。但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去年11月時曾表示,根據統計數據,今年首9個月共有65例自殺個案(當中本澳居民佔59例,有1例為18歲以下人士),同比上升71%,令人痛心。
翻看疫情期間資料,本澳2020年共錄得76例自殺死亡個案,2021年全年的監測資料,累計錄得60例自殺死亡個案,企圖輕生有186宗,2022年衛生局全年錄得80宗自殺身亡案,反映本澳自殺個案再度增加。何潤生表示,疫下居民心理和精神健康支助增加,長期以來,特區政府透過四級聯防機制,即採取精神衛生服務融合於社區的模式,根據患者情況分別由社區服務團體、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衛生中心逐步評估及跟進,最後轉介至山頂醫院精神科診治,機制有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不斷檢討及優化現有的四級聯防機制,簡化流程以更好地處理個案,及早發現出現情緒問題的個案,避免延遲醫治。現時民間社團只能提供情緒疏導服務,專業治療仍須依賴醫療機構,建議政府增加山頂醫院精神科候診名額。
推動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
他又促請政府評估本澳的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包括檢視有關精神科專科醫生及心理治療師是否足夠,並向有關社福機構及部門增撥資源增聘相關醫護人手,加強電話支援或其他精神健康遙距支援服務等等。他說,很多居民對自己精神和心理健康狀況不太了解,部分人患有輕度抑鬱而不自知,近期亦不斷發生長者輕生悲劇,政府有必要加強做好情緒支持的推廣工作,讓居民清楚知道如何求助,尤其做好學生的精神健康教育及生命教育,青少年時期是很多人首次出現精神病患的時間,如能及早識別和介入支援,將會大大提升治療效果。

推動更多長者納入「平安通」服務網絡
何潤生表示,本澳有部分獨居或雙老長者並沒有參與任何社工局服務或社服機構的服務,俗稱為「隱蔽長者」,需要透過發揮鄰里互助,以及社工局擴大有需要照顧的長者資料庫的覆蓋廣度去解決,而在疫情期間,澳門「平安通」呼援服務中心在關懷和照顧獨居長者工作發揮很好作用,建議政府加大資源投放,推動更多長者納入「平安通」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