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調整系列防疫措施 當局料最終感染人群介乎50%-80%

應變協調中心昨公佈調整系列防疫措施
內地近日頻頻調整防疫措施,方向趨向放寬,包括新鮮出爐的「十條優化措施」,本澳防疫措施向來緊跟內地,應變協調中心昨日突然召開新聞發佈表示,本澳將對防疫措施作出相應調整,包括密切者可居家隔離、派發抗疫包、社區門診接待陽性個案等一系列措施。當局預計本澳最終感染人群介乎50%-80%,期間將通過有序調節,控制疫情不會出現井噴式爆發,盡可能減少重症和死亡個案,避免醫療擠兌,維持社會穩定。
應變協調中心副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列席新聞發佈會。她表示,三年以來,在全澳市民共同努力下,本澳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數量相對低,死亡有6例;目前,病毒株感染力增強,染病後病症相對容易恢復,而澳門疫苗注射率超過90%,可看到已具備條件調整防疫措施。
考慮到病症數量會因措施調整而快速上升,因此,特區政府在國家優化疫情防控的20條原則基礎上制定預案,近日再按新的10條原則作預案修改,特區政府訂購的應對病症防疫包已經到位,可開始分階段向全澳市民免費提供。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仍對於高風險工作及高風險地區人員維持核酸檢查及快速抗原檢測之措施,力求因應疫情變化而作出調整,使社會與醫療系統有序地適應變化,預計最終評估感染人群可能達50至80%的區間,期望通過有序調節措施,控制疫情不會出現井噴式爆發,儘可能減少重症或死亡的個案,也避免醫療擠兌,維持社會穩定。
歐陽瑜表示,Omicron變異株已在世界各地流行,逾50%感染者為無症狀患者,但仍有相當部分人士有輕微症狀,同時病毒傳播力強,預計短期內出現相對大量的感染者,也會出現一定數量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個案。為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影響其他有需要使用醫療服務的患者,因此防疫政策的調整必須循序漸進,有序開放,避免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感染者,亦需要避免大量工作人員同時患病,對社會基本運作帶來影響。

歐陽瑜:將推出系列措施作過渡期
歐陽瑜又表示,特區政府近兩個月已積極準備疫情防控過渡期應對預案,待國家公佈新政策時,經過適當調整,特區政府稍後便會推行各項措施。根據預案,各部門已進行了相關的物資儲備、系統配置、場所設置、人員培訓等工作。
自本周末起,特區政府將推出一系列措施,讓市民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好準備,適應過渡期的來臨。這些工作主要包括:加快推動市民,尤其是長者的疫苗接種;分階段向全澳市民派發抗疫包,根據不同年齡人士,免費發放備用藥物及防疫物資,並公佈用藥指引及影片;本周末率先向弱勢群體派發抗疫包,爭取兩周內完成向全澳市民派發;推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指引;開設感染者社區門診;藥監局將定期公佈本澳各藥房的抗原快測包及KN95口罩的訊息。
另外,特區政府亦將調整措施,包括:逐步減少核酸檢測要求,過渡至簡便的快速抗原檢測;同時,將逐步放寛由內地來澳人士的檢測要求,亦會根據國家的最新政策調整內地以外人士的入境防控措施,包括外國、香港和台灣進入澳門的人士之防控措施。
歐陽瑜呼籲,疫情出現三年以來,帶來許多挑戰,特區政府傾力保護廣大市民,如今現正進入另一個階段,Omicron症狀逐漸減弱,但傳播力強,為免增加醫療負擔,大家必須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保護自己和身邊人,邁向新生活。她稱,早前未接種疫苗的80歲以上長者超過6,000人,經近日大力推動,尚有約4,800名長者仍未有接種疫苗,由於長者是非常脆弱的群體,因此,再次呼籲長者應儘快接種疫苗,及早獲得保護。
下周一實行密切居家隔離 當局強調本澳床位充足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當局將分階段實施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與感染者居家隔離措施,下周一將率先實施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他表示,Omicron的致病力低,傳播力高;對個人的影響低,市民不用擔心,但如果短期內出現大量病人,對社會運作和醫療系統的影響較大;全社會,包括政府,機構,個人,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允許病毒在社區有一定程度的傳播,但在政府有序管理下不出現影響社會運作的大爆發。

醫療系統方面,按感染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分流非常重要,衛生當局下周會推出網上評估系統,根據感染者的臨床症狀,基礎疾病的控制情況,以及是否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分為不同類別。預計90%以上人士可以使用政府預先派發的「抗疫包」或到「感染者社區門診」就診後居家隔離治療;少於10%具有中度或以上醫療需要人士,需要在山頂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及隔離治療酒店住院;有充份的床位準備,其中醫院級床位600張,隔離治療酒店床位6,000張;做好包括重症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以及維持非新冠病人的醫療服務。
另外,當局會優化外地來澳檢疫措施,包括:由珠海來澳,入境前,採樣日後24小時內核酸;由內地珠海以外地方来澳,登機、登船前,採樣日後48小時內核酸;由香港、台灣或外國來澳:5+3措施,當中5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其後3天黃碼,黃碼的最後一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轉綠碼。黃碼期間不得進入內地。
紅碼區的劃定標準亦會進行優化,只將出現個案「單位」列為紅碼區,不會將整棟大廈列為紅碼區。連續5天內超過10%的住戶單位出現感染個案,大廈才列為黃碼區,連續5天內沒有新增感染個案後解除。
重點工作人群的檢測方面:酒店、娛樂場、零售、個人服務等行業,每3天一次抗原或核酸檢測,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抗原或核酸檢測。
感染者居家隔離及港澳通關仍待公佈
被問及感染者居家隔離方案何時推出?歐陽瑜回應表示,會先推出密接者居家隔離,過一段時間後,有一個過度時間,可能一周或兩周,希望大家熟悉密接者居家隔離措施,再推出下一階段的感染者居家隔離措施。若大家一下子接受太多新措施會不適應,所以會一步步推出。政府會就感染者居家隔離方案會推出配套措施,包括有專人接聽熱線,有足夠人員回應問題。她重申要先看第一階段居家隔離的適應情況,了解執行情況,再推出下一階段。
傳媒追問能否明確下一階段如感染者居家隔離時間表?歐陽瑜稱,澳門對外的入境要求仍在一段時間有核檢要求,不希望一下子澳門疫情出現不受控情況,否則不只經濟,各行各業都會受影響,即使有旅客亦無人接待,政府不希望出現這些情況。
至於本澳會否再錯過元旦、農曆新年的來澳旅客?她稱,內地旅客可來澳,本澳活動仍會舉辦。入境措施會一步一步放寬,已取消入境落地檢;視乎內地情況,希望「控制著,唔想一下子湧入好多確診者,對澳門整個社區都不利,一步一步來」,過程中若控制每日不是大量感染人數,經濟及社會活動仍可維持,旅客仍可來澳。至於對外的如外國來澳的管控措施,歐陽瑜相信很快會有適應調整,她解釋,澳門要一步步準備好,若同一時間推出太多措施,市民不能適應,會引起恐慌,呼籲大家用平常心對待。部分措施不可疊加,因已有一定本地個案,倘一下子外國旅客或澳門居民同時帶疫情到澳門,就會出現疊加效應。例如香港,有不同的病毒株混在同一地方同時爆發,是非常不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