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三伏,冬有三九

中醫《黃帝內經》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說法。夏天的三伏灸與冬天的三九灸正是根據此原理來治病和保健的。兩者治療機制和用藥方法大致相同,在於時間的差異。「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在「三伏」天採取天灸療法,稱為「三伏灸」,而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在「三九」天採取天灸療法,稱為「三九灸」。從冬至日起,每隔九天貼藥,直到二十七日後,便完成了「三九灸」的療程。

近年來,天灸治療於澳門及香港流行起來,相信很多人對此療法不感陌生。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由於其臨床療效良好、治療方法簡便、不良反應少,所以受到不同年齡層市民的青睞。

現時冬季是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的好發之時,自古人們認為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日子,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在三九天時,以辛溫藥物敷貼特定穴位,藥物透過皮膚刺激局部穴位,能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袪風散寒,起到通活絡止痛的功效。

天灸是一種「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一種療法,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虛寒性的疾病,其適應症較廣:

#有關呼吸系統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痛/腹痛、反覆腹瀉/便秘、小兒厭食等;

#婦科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痛症等;

#中醫寒性痺症範疇的四肢關節痛、頸肩、腰痛等

每年冬天進行「三九灸」來加強和鞏固三伏灸的療效,是對「三伏灸」的有效延續和補充。「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陰陽互補,相互並調,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通過這種穴位貼藥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及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其療效相得益彰。

臨床使用時,必須遵從中醫的辨證論治,以特定比例調配的中藥,結合準確的穴位進行敷貼,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陳梓堅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