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常常繼發膽囊炎、膽管炎、胰腺炎以及膽囊癌變,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膽囊結石發病率高,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1~2個人有膽囊結石,其中多以膽固醇及膽汁淤滯因素相關,易感人群包括:肥胖、妊娠、高脂肪飲食、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腸手術後、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病人等。絕大多數患者在有了膽囊結石的相當長時間內並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只是在健康體檢時通過B超檢查發現。膽囊結石只有在阻塞膽囊管時才會引發腹痛,這種情況多由高脂飲食誘發,膽囊強烈收縮,結石嵌頓在膽囊管,膽汁排出受阻,無法進入肝外膽管和腸道,從而引起膽囊張力增高、膽道炎症痙攣,出現膽絞痛。
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膽絞痛,多為右上腹痙攣性的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大多可自行緩解,多於飽餐後、進食油膩食物後或睡眠中體位改變時誘發。如果膽囊梗阻不能解除,腹痛會持續,並且陣發性加重,還可繼發細菌感染、膽道化膿性感染。此時患者會出現發熱、鞏膜或皮膚黃染等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的表現。其次為上腹隱痛,多數病人僅在進食過多,吃肥膩食物、工作緊張或休息不好時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常被誤診為胃病。其他較少見者可引起黃疸、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膽石性腸梗阻、更甚者可因結石及炎症長期刺激誘發膽囊癌。
為確診膽囊結石,首選超聲檢查,其診斷準確率可達接近100%。治療上,對於有症狀或合併有並發症的膽囊結石,首選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不需預防性手術治療,可觀察和隨訪。但後續仍有30%以上的病人會出現症狀及合併症而需要手術,故下列情況仍應考慮手術治療:結石數量多或者最大直徑≥2cm,膽囊壁鈣化或者瓷性膽囊,膽囊息肉≥1cm,膽囊壁增厚≥3mm。
在預防上,民間常流傳說長時間禁食不吃早餐,膽囊收不到吃飯信號,就不會開門釋放膽汁,膽汁會越來越濃,越有可能出現結石,不過就從長期研究來看,單從長期不吃早餐並不能明顯影響我們膽汁濃度,只有那些很特殊需長時間禁食,比如某些不得不放棄胃腸進食的手術病人,或者嚴苛的禁食減肥人群等才有機會助長膽囊結石形成。為了減少膽囊結石,應均衡飲食、避免超重、不要長時間斷食減肥、適當的體育鍛鍊、適當的堅果攝入,都是減少膽囊結石出現的保護因素,對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早諮詢專業醫生意見。
作者: 廣慈醫療中心 陳嘉希 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