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骨贅。它是在椎骨邊緣或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突處增生的骨質,骨與關節之退行性改變,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維持關節內外平衡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如果增生之骨質壓迫其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影響關節活動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這種主要發生在人體承受重量較大和活動較多的部位,如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和足跟等部位。例如頸椎病,患者開始症狀並不明顯,只是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慢慢地引起椎間盤的膨出,增生加重,神經血管受壓,出現頸肩疼痛,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健忘,上肢沈重麻木,握力減退,肌肉萎縮等現象。繼而進一步至脊髓壓迫時則會出現下肢麻木、肌肉無力、步態不穩,甚至出現排尿不暢、排便困難無力、便秘、四肢癱瘓等,嚴重者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骨質增生是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維持關節內外平衡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是骨關節生理退行性變化的過程,是生理代償性改變。有骨質增生不等於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骨質增生所產生的壓迫症狀,輕的只要適當休息,採取針灸、理療、推拿等方法就可以緩解症狀。只有骨質增生壓迫症狀重的病人,才需要到專科進一步診治,嚴重者還需要手術治療。
最常見的骨關節退行性改變,是人體生理變化的表現,從本質上是不能預防的。通過各種辦法使其症狀減輕,損傷程度減輕。
第一,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運動是誘發成因之一,尤其是體胖之人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和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損傷和骨骼受力不均,從而發生骨質增生。
第二,適當進行體育鍛鍊。避免長期劇烈運動,並不是不運動,適當的體育鍛鍊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且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地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
第三,合理的膳食。祖國醫學從很早就認識到飲食與骨骼的生長發育有很密切的關係。人們認識到合桃、熟地、黑芝麻等食物具有補腎益髓的功效。合理服用,可以起到強壯筋骨,預防和延緩骨質增生的作用。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陳惠玲 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