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的思考

連續多週為大家分享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嚴重核事故,由於篇幅所限,所提及的只是重大的主線情節;實情是整個過程中,先後出現了大量的人為問題,尤其是日本政府與東電的最高決策層都遠在肇事現場250多公里直線距離的東京進行分析、決定,很多執行指令都是由這些決策者根據自己的判斷遙距向現場的核電站管理人員發出。當中不斷的出現誤判、過份的樂觀、決策延誤等問題,以致現場的人員沒法獲得足夠的授權作出即時反應。縱使遠在東京的首相,也不能獲得由專家所提供的模擬推算結果;東京政府內大量外行管內行現象,令到在作出決策考慮時,沒法獲得真正專業意見。

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管理機構 – 東京電力,管理層內部的麻痺、僥倖心態、尸位素餐是直接的管理疏忽。福島第一核電站由1971年開始運轉至事故發生時剛好40年,在這40年間,從來沒有因應科技進步而提升風險管理標準。翻查資料中反而發現,早在2002年福島核電站已出現管理醜聞,被政府勒令停止運轉,到2006年再次被發現東京電力篡改報告的劣行,幾可預見核事故的發生只是遲早發生的事。

由於核能發電的高風險,很多事故的發生都與人為因素有關。在考慮到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之下,核能發電是能填補大量供電需求的一種清潔能源,故此在沒有其他同等替代方案之下,現今只能通過不斷優化設計和技術,將各類風險﹙包括人為操作﹚減到最低;當中涉及人工智能的運用,建立智慧核電廠。通過大量傳感器的實時監測以收集各類數據,加上利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技術,對機組和管道進行高準確率的檢測,預早進行維修。而且所收集的大量數據,可以用來模擬分析,不單提高營運效率,更能獲得提前預測風險,讓工作人員及早準備應對方案。再進一步是通過自動化的技術,探索無人監測、少人值守的方案,避免人為錯誤的事故因素;並同時使用機器人在高風險區域進行無害檢查作業。這是未來核能發電的先進管理手段,讓核電廠管理智能化,大幅提高安全水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