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解中藥安全

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由於其來源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植物類藥比例最多,使用也最普遍,自古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古代眾多典籍和文獻資料均以本草命名,如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藥涵義廣泛,主要分為中藥材(中草藥和中藥飲片)和中藥製劑,包含傳統臨床製劑(丸、散、膏、丹、湯等)、中成藥、供配伍用中藥顆粒(科學中藥)等。

    中藥的安全使用講求對症下藥、合理配伍,經適當煎煮及遵循正確使用方法。所謂「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任何一個環節如果疏忽大意,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在分析過以往發生中藥不良反應事故的主要原因後,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坊間流傳的驗方並不一定安全有效

    有些市民身體不適不找中醫診症,單憑別人介紹就自己購買和服食所謂的中藥「驗方」,有時甚至不知道方劑中是否含有毒性中藥,又或者劑量是否合理,有沒有服用禁忌等,其實十分危險;另外,因為服用的中藥未必能針對病情,這樣做也很容易因此而出現藥不對症的情況,結果不但達不到療效,反而可能有害。

2.長期服中藥,不一定可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服用中藥應病癒即止或遵醫囑,不可隨意長期服用。因為有些中藥含毒性成分,例如,安神定驚用的朱砂,主要成份硫化汞(內服不超過0.5克),若長期服用可能令水銀重金屬在體內積蓄而中毒。而有些中藥如黃藥子等,長期服用會損害肝臟功能。有的人因為便秘長期服用有瀉下作用的番瀉葉,結果產生依賴性,甚至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戒斷症狀。即使一些補益的中藥,好似溫陽補氣的鹿茸,如果身體不是寒底,長期服用也容易出現心煩失眠、咽乾舌燥等熱氣症狀。所以即使是補身用途,如果是長期服用的話,亦應該諮詢中醫生意見。

3.購買中成藥該注意的地方

    市民在購買中成藥時,要注意選擇可信的商舖,看清楚中成藥的標籤及說明書的內容,有不清楚的地方應請教中醫生。服用後如果出現不適,要停藥及諮詢中醫生的意見。我們曾經發現有病人為了減肥,長期服用被非法摻雜曲布曲明、氟苯丙氨等西藥的中成藥後,出現各種與西藥有關的不良反應,包括抽搐、心瓣病變及肝衰竭等。所以,市民服用成藥前應先瞭解自己的需要,不要聽信一些誇大及渲染的宣稱,也不要購買來歷不明(例如一些只透過互聯網銷售或郵購)的藥,和留意服用後出現的副作用。

    總之,要安全使用中藥,大家在使用前應該先向中醫生請教,尤其是長者、兒童、孕婦及長期病患者,更應在中醫的指導下用藥。看完病後,應向中醫生清楚瞭解診斷、服用甚麼藥、份量多少,及藥方可以重配的次數,遵照中醫生的指示煲藥及服藥,也可以向中醫生拿回自己的處方。

作者: 廣慈醫療中心 林榮俊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