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都是來自同一家族

本欄上期講到了遠古時期三皇,儘管不同的古書中,其身份有不同的講法,但都是與龍有血脈關係。五帝是代表五個原始時代的族群領袖,其身份的說法和三皇一樣,不同的書有不同的代表。
據閒人翻查的資料,東漢時期的《大戴禮記》指五帝為黃帝、顓頊(顓頊粵音:專旭)、帝嚳(嚳粵音:穀)、堯、舜;西漢時期的《戰國策》指五帝為庖犧(即伏犠)、神農(即炎帝)、黃帝、堯、舜;秦朝時期的《呂氏春秋》指五帝為太昊(伏犠的別稱)、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北宋時期的《資治通鑒外紀》指五帝為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由以上大致可以將五帝歸為:庖犧(伏犠、太昊)、神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這八人,其中庖犧、神農、黃帝和三皇的身份有重疊,本欄上期已講述他們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捷報》的599期《閒人閒語》內容。閒人本欄介
紹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這些人物與龍的關係和故事。
黃帝又稱為軒轅,長居姬水,故為姬姓,是有熊氏人。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者,少典之子」。那少典是誰呢?太遠古了,只有神話的說法,羲廟殘碑:「東遷少典居於顓頊,以奉伏羲之祀。」,而三皇廟碑:「包羲子少典為神龍首;東遷少典於顓臾之地以守包羲之祀。」,有些記載和說法,少典就是伏犠的兒子,黃帝就是伏犠的孫子。伏羲是華胥國的女首領踩到了人頭龍身的巨人雷神的大腳印而生,這就是說黃帝是龍的曾孫子。
龍在黃帝時代似乎並不是很神聖的生物,其中應龍(有翼會飛的龍)參與了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山海經·大荒東經》:「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另外,《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穀。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亦即指應龍先後殺蚩尤和誇父,那誇父不是死於不自量力逐日疲累死的嗎?按《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載沒說明誇父如何死,而後面稱應龍殺誇父,由此可以解讀為誇父追逐太陽,因為口渴,渴光了黃河之水仍未解渴,於是走到一個大的湖泊打算喝水,這湖泊應該是應龍所有或者是應龍的棲息之處,應龍於是將誇父殺死。
此外,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中,講到黃帝騎龍升天的故事。黃帝在首山上採銅,在荊山下麵鑄鼎。鼎鑄成了那天,一條龍垂下鬍鬚迎接黃帝上天。黃帝於是騎上龍背,他的群臣後宮約七十餘人見狀亦相繼爬上龍上,餘下的小臣爬不得上去,只抓下龍鬚、黃帝的靴子或衣服、黃帝所用的弓,黃帝就和臣子乘龍升天而去。據說,現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就只葬著黃帝的衣冠。
黃帝有120歲壽命,共娶四妻(嫘祖、方雷氏、彤魚氏、嫫母),生有25子,眾多兒子中,其中4人最優秀,取得巨大的成就,4人由黃帝不同的妻子所出,說來很公平。少昊是黃帝與嫘祖的兒子,姓姬,又名玄囂,嫘祖是黃帝的元妃,亦即是發明養蠶的那個女子,少昊就是黃帝的大兒子,在漢族神話中被後人尊為五方上帝之一,又稱白帝。
《史記》在《五帝本紀》之中,對於少昊有一定的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按照《史記》的《五帝本紀》載,少昊是黃帝的兒子,而顓頊是少昊的弟弟昌意之子,即黃帝的曾孫。不過,《山海經.海內經》中稱:「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那誰對就不得而知,一般都會採用司馬遷的講法,即顓頊是皇帝的曾孫。
至於帝嚳,他是黃帝的曾孫,少昊的孫子。他十五歲時被堂叔顓頊封於高辛(今河南商丘市南),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建都亳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
帝嚳第三個妃子名叫慶都,她一次到河邊出遊,遇到一條赤龍,因此受感而懷孕,十四個月後生下一個男孩,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帝堯。帝嚳在位七十餘年,直到一百零五歲去世,他的領袖之位由堯繼成。至於舜,《五帝本紀》中記載:「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由《五帝本紀》的記載,舜是黃帝的八代孫子,而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因此亦是堯的女婿。由此可見,五帝之間都有血緣關係,他們的統治的位子,是一個家族之間的變換。
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