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中的排邪反應

患者在服用中藥或進行針灸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在病情恢復的過程中,有的會很快見到明顯的療效,而有的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適,甚至可能看上去像是病情加重,這可能是患者身體的排邪反應。筆者上個月在治療一名腎陽不足,濕困中焦的耳鳴患者時,在辯證明確後予以溫腎助陽健脾化濕之方藥一周,囑咐患者服藥一周後複診。而過去大半個月後才見患者前來複診,問起原因,患者告知最近身上出紅疹,自覺搔癢,中間去了看皮膚專科因此未前來複診。所幸患者在服藥後自覺手足漸溫,耳鳴症狀改善,覺得用藥有效,願意繼續服用中藥治療。其實身上出疹正是服用中藥後或者進行針灸治療後體內的氧氣得到補充,開始排邪外出的表現。此時若用涼瀉之法就會把好不容易排出的邪氣又再壓回去,疾病就會很難痊癒。

以筆者臨床所見,排邪反應最多見的就是在消化道上,許多患者在服用中藥後會出現腹瀉的情況,一天去3,4次大便,不少患者反饋,雖然有腹瀉的情況,但是覺得在大便後非常輕鬆,繼續服藥後,腹瀉的情況就會消失。因為胃腸道是多數的病邪向體外排出的通道,體內的廢物和毒素大多數都經由大腸排出。也有患者在服藥後反饋肚子裡面好像有氣體在動,然後一直放屁。其實這是患者體內陽氣充足之後,臟腑的功能恢復,人體開始排出不暢之氣。

針灸上比較常見的排邪反應就是在四肢的末端和經絡肌表,有些沿著覺得在針灸治療後全身肌肉骨節疼痛,排除因針灸時患者緊張,肌肉神經和針灸對抗產生的疼痛和針灸未避開血管神經等造成的疼痛外,就很有可能是陽氣在經絡中運行,將潛伏的邪氣去除的表現。有時身體會自覺有溫熱感,就是經絡氣血運行通常的徵象。

 除了消化道和經絡肌表皮膚外,排邪反應還可能出現在尿液,呼吸道,身體孔竅上,患者可能在服藥或針灸後出現尿多尿黃尿痛,打噴嚏,流鼻血,牙痛耳痛等等的排邪反應,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法所產生的排邪反應不盡相同,患者在出現服藥後或針刺後的不適時,要對醫生有一定的信心,諮詢醫生的建議,看應該停針換藥還是應該繼續治療。中醫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認識排邪反應對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

                                                     廣慈醫療中心

                                                     廖雲立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