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東線今年內招標 2030年通車搭客量可增至13.7萬

輕軌東線將在今年內招標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首場公眾諮詢會昨舉行,約有30人出席,其中不少與會者關注氹仔輕軌線搭客量低,經濟效益不大亦無助解決本澳交通擠塞,促請當局加快東線興建速度。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表示,政府已計劃輕軌東線於今年內招標,相信隨著2024年氹仔線駁通媽閣站,以及橫琴線、石排灣線等開通,會帶動一定人流乘搭輕軌;至2030年東線通車,搭客量每日可由現時每日2,000人次增加至13.7萬人次。

左起:莫垂道、林志劍、源秋華出席公眾諮詢會

原定於5月24日至7月22日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的公開諮詢,因疫情關係延至8月22日結束,交通局昨下午舉行首場公眾諮詢會,由交通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交通規劃處處長源秋華、協調處處長莫垂道介紹諮詢文本方向和內容。

輕軌未成網未成環致搭客量低

會上,有多位發言者關注輕軌規劃和建設進度,其中,市民莫先生表示,由於現時輕軌未形成環形,只有氹仔段,以致輕軌乘搭率很低,希在A區車站增加商業元素。市民鄧先生則反映,居民對澳門交通最不滿的是「搭唔到車」及塞車之苦,建議加快輕軌東線建設,讓輕軌連接關閘、新城A區,甚至接駁到橫琴至內地,這樣輕軌經濟效益才會較大,值得重視及加快;諮詢文本亦提及會研究西線,他希結合治水和交通整治,設短期及長期規劃,讓輕軌可成環。

約30名市民出席「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公眾諮詢會

林志劍回應時承認,現時輕軌搭客量較低,平均每日搭客量為2,000人次,因為未成網、未成環,其他線段建設還需要時間,但相信隨著2024年氹仔線駁通媽閣站,以及橫琴線、石排灣線等開通,會帶動一定的人流搭乘輕軌;至2030年東線建成通車,連接關閘和機場,搭客人數可由現時每日2,000人次增加至13.7萬人次。

居民冀政府加快輕軌東線建造,林志劍表示,東線今年內招標,但由於東線涉地下軌道,澳門無相關經驗,難度較大。西線分段建設,先由媽閣連接林茂塘是否可行,需要研究,暫未有規劃。

他續稱,文本提出輕軌西線,若建設西線,由關閘向西至媽閣站,覆蓋的服務人群更多,因為沿線有20多萬人,估算西線成環後,每日搭乘輕軌人數多達24萬人次。但西線爭議大,若分段進行,先由關閘至林茂塘一段,估算每日搭客會由13萬多人次,增加至18萬多人次,至於是否先駁通媽閣到林茂塘,社會可以探討。

跨海纜車屬行人輔助系統

A區和B區需要有建接規劃方面,林志劍表示,未來會有AB區通道,至於是採用道路、橋樑抑或隧道,則仍在研究中,亦會有行人輔助系統,因為A區規劃居住10萬人,A區靠北有多條行人、行車橋樑接駁,反而靠南則欠缺行人接駁設施,當局拋出纜車方案只是供大家討論,他強調:「唔係AB通路就係纜車,特首話大家覺得做就做,唔值得就當個知字。」

另外,多位市民冀當局優化步行環境,其中市民黃先生建議在繁忙路口增加斜行班馬線,提升步行環境舒適度。也有市民要求交代交通擠塞解決方案。

林志劍表示,澳門地少車多,目前居民有4成人以步行為出行方式,比例較高,當局計劃優化現有路網,結合打造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更多步行系統,如松山行人隧道,以及沙梨頭北街行人天橋已進入設計階段,爭取明年首季招標建造。當局亦希望在東北大馬路建類似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方便居民出行,也連接未來輕軌東線。

他指出,並非所有街口都適合設斜行斑馬線,設斜行斑馬線涉行人過馬路習慣,以及行車方向。今年當局已完成永定街、美副將與文第士街交界的兩組斜行斑馬線,效果不錯,未來會陸續推廣。

交局:本澳路網已難再優化和增加

市民葉先生認為,單靠限車無助減排,應鼓勵居民使用電動車,加大市民購買電動車誘因,例如推貸款、補貼優惠,建更多充電位,制定電動車使用率目標。市民馬先生反映,目前本澳電動電單車充電位不足,減低居民購買電動電單車意欲,建議推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引人不同充電方式的電動車。

本澳道路網已難再優化或增加

林志劍認同有需要推出電動車置換方案,但相關優惠措施涉跨部門,包括交局、財政局、環保局等。現時所有新入則、以及新城A區的樓宇已預留電動車充電裝置設施。內地電動車發展快,源於內地政策大力支持,內地今年新登記車輛中,能源車佔20%,澳門要加把勁。

林志劍指新城A區已預留電動車充電裝置設施

對於有與會者要求交代交通擠塞解決方案,林志劍坦言,澳門居民對塞車「好有經驗」,道路網的優化,可以做的功夫很有限,特別是舊區,增加道路是「無可能」,軌道、行人道網則還有優化空間,未來可以再進一步增加步行舒適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