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今波疫情是「物傳人」?衛生局:無證據但病毒可經接觸傳播

當局指今波疫情源頭可能是物傳人(資料圖片)
本澳昨進入「穩定期」首日,行政長官即批示,由昨中午12時起,終止即時預防狀態,然而疫情自6月18日爆發至今已46天,仍源頭未明,儘管衛生局已表明排除是旅客將病毒帶入澳門,可能是物傳人引發今波疫情,然而只是當局推測,沒有任何證據。衛生局承認,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物傳人會引起大爆發,但不認同物品百分之百不會帶有病毒,若接觸了被病毒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然後手部未經清潔消毒便接觸眼鼻口,便有機會受到感染。今波疫情過後,本澳會加強防止入境人士可能將病毒帶入澳門的風險,亦會對重點人群定期核檢,及早發現在社區可能出現的病毒。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前日表示,已能確認由外地回澳人士並非引發今波疫情的原因,更可能是出現物傳人的情況,但根據不同地方經驗,難以證明,因此預期未來會再出現。

無發現回澳人士感染Omicron BA.5
有傳媒關注當局是否有證據支持今波疫情由物傳人?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表示,本澳發現疫情後,已盡量尋找原因,第一步就是推測外地回澳人士感染病毒引起社區傳播,但在已有資料中,無發現有回澳人士感染Omicron BA.5病毒株,因此推斷由入境人士引起的可能性比較低。

另一方面就是推測由物品引起,因不同地方的物品來到澳門,包括貨物及快遞郵報等,數量龐大,根據內地經驗,不排除人的感染來源於物品。但至目前,當局未有在任何一個物品上檢測到BA.5病毒株,亦沒有找到今波疫情的零號病人。梁亦好坦言,零號病人可能已經離開本澳,染疫物品又或已銷毀等,要找回零號病人及染疫物品比較困難。
清潔消毒工作出現缺失引發疫情?
傳媒問及若由物品引起傳播,是否當局清潔消毒工作出現缺失,梁亦好稱,希望所有防疫工作都做到百分之百,今波疫情肯定在某一環節發現病毒,但現時已沒有辦法知道病毒來源,可做的工作是盡量預防,以及檢視哪一環節做得不足。
梁亦好重申,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透過飛沫,二是透過接觸。若接觸了被病毒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然後手部未經清潔消毒便接觸眼鼻口,便有機會受到感染,且Omicron BA.5傳染性強,1人受感染後可以一傳十、十傳百。
故此,她再次呼籲居民須保持雙手清潔,在處理來自高發地區的物品時,更須注意物品外表的清潔消毒工作,以減低感染風險。
有關措施適用已完成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初種系列的全程接種,及因年齡、疾病等原因未完成全程接種的人士。有關措施亦適用於目前正在醫學觀察的人士。
李偉成:將加強特定醫觀酒店管理
另外,應變協調中心公佈,由2022年8月6日起,內地以外地區來澳實施「7+3」醫觀。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李偉成強調,本澳會做好外防輸入的工作,將因應疫情變化,例如現時流行的Omicron病毒,作出相應調整,當局會平衡風險高的來澳人士作適當檢疫,亦會加強特定醫觀酒店的管理。
李偉成表示,今波疫情過後,本澳會加強防止入境人士可能將病毒帶入澳門的風險,亦會對重點人群定期核檢,及早發現在社區可能出現的病毒,則較容易追蹤,截斷傳播途徑,避免像今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他稱核酸檢測是讓當局盡早發現社區可能出現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