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將擴大及加深館校科普合作 冀帶起科普旅遊潮流

結合旅遊元素,科學館今年參館人數有望增至50萬人次
科學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昨日表示,正與學校磋商,希望有更多學校與該館合作,以科學館為校方舉辦科普教育的場地;他又希望,參與館校合作的學校數目可以由現時的約19間,下一學年增至40間,有所倍增;因此,館方將會開拓更多的場地,例如開放更多展廳;另一方面,又會發展旅遊功能,將館內資源「用到盡為止」。

加深及擴大館校合作項目
本澳重視科普教育工作,近年開展了館校合作,由科學館向合作的學校提供場地、教師培訓,同時,部分項目銜接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舉辦的比賽,作為比賽場地和培訓場地;目前,有約19間學校參與該計劃。邵漢彬昨日表示,計劃將館校合作擴大和加深,正與學校磋商,希望有更多學校可以參與該合作,希望新學年參與館校合作的學校數目可以增至40間。因此,館方將會開拓更多的場地,例如周一至周五向合作的學校開放更多展廳、而人工智能展廳 、擴展機械工房計劃擴容一倍,除此,會增添合適及方便教學的設備、專有主題還會有數據科學、網路安全等較新的科普主題;以多主題、切入點及元素,投放更多資源在學校及投放更多資源在套件,包括老師培訓等, 相信可以符合學校需要。最終,他希望,所有學校都能參與,用盡科學館的設施。至於人力資源問題,他指,可以透過澳門大學的師資作出支援。
他又提到,科學館透過大灣區科技館聯盟,與該組織內20多間大灣區的科技館進行展覽互動、科普推動,人員交往,做到互補資源、共同開發展品項目,同時希望澳門有自己科普展品產出,將資源更好利用。
帶起科普旅遊潮流
科普的教育及工作除了學生,還有面向公眾、旅遊的一環。在近期的澳人食住遊中,科學館是其中一個景點;邵漢彬表示,(出團日子)早上及下午各有160個名額,首日參團人數額滿,反應很好。他希望,食住遊予入場人士有另外的體驗,希望科學館成為旅遊研學的開始,透過當中的科普劇、互動等輕鬆體驗,讓科學館有更多旅遊元素;同時透過為導遊提供培訓,希望帶起科普旅遊潮流,藉此帶起另類科普體驗及旅遊功能。
與大灣區科技館合作
疫情下訪澳旅客人數減少,科學館參館的旅客比例亦有下降,邵漢彬表示,由於本地科普教育、本地居民需求增加等,去年參館人數有回升,科學館去年進場人次為40多萬,疫前為70-80萬人次/年,旅客比例由疫前約佔半,降至目前約佔1至2成。他預計,在另類科普體驗及旅遊功能之下,今年參館人數可以回升至50萬人次。
「全澳無線電測向比賽2022」昨頒獎
由澳門創芯科技協會主辦的「全澳無線電測向比賽2022」,上周六(11日)在科學館前地舉行比賽, 無線電測向運動是國家體育總局立項的體育比賽項目,集科技、體育於一身的活動,是次競賽項目分陽光測向個人賽及80米波短距離測向小組賽,有超過200位中小學生參與,主辦方希望推動澳門科普活動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科技知識、適應科技生活,同時更注重身體鍛煉。 昨日早上進行公眾體驗活動,希望讓澳門市民、旅客,了解及親身體驗,增添樂趣、推廣澳門。

頒獎禮於昨日下午假科學館舉行,邀請MTel電訊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澳門創芯科技協會榮譽會長徐德明、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澳門海星中學校長黃彪、澳門中華教育會青年協會理事長張鼎宏、氹仔中葡學校校長黃烈等嘉賓出席及頒獎。獎項設有冠、亞、季及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