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諮委委員倡增建行人天橋及改善路況 進一步讓殘疾自主出行

輪椅使用者目前仍面對複雜的路況
特區政府於2017年推出《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兩巴亦在新購置的巴士中,提供無障礙上落設施,以便(肢體)殘障人士乘搭巴士,期望推進構建本澳的無障礙城市,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程福源認同,本澳的道路無障礙配套日漸完善當中,不過,由於路況限制,只有部分的道路可供有無障礙設施的巴士通行,但仍需要有同行者協助上車,在私人商鋪及建築物中,由於法律未有修改,難以增加或建改供殘障人士出入的無障礙通道,影響殘障人士自主出行,無法真正體現「無障礙」城市。他期望,未來10年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中,可以透過輕軌東、西線、增建行人天橋和相應的無障礙上落配套,令殘障人士真正能夠自主出行。

無障設施狀況有改善
自2018年開始,政府各部門新建的公共工程及資助工程,可以根據《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內的無障礙通用設計規範,進行設計及建設;政府近年在無障礙設施中,大力推動落實無障礙設施和在既有的交通、道路規劃當中增加有關配套,例如在行人天橋中增加升降機或扶手梯、檢視與完善現存公共部門接待公眾的地方及設備等,兩巴亦在新購置的巴士中,提供無障礙的設備。程福源認同,本澳的道路無障礙配套日漸完善當中,社會和政府都沒有對殘疾人士抗拒,市民的公民教育意識亦有增加,會主動幫助殘疾人士;在道路狀況上,不少道路都有擴闊,讓無障礙巴士和輪椅可以通行,路況基本可以滿足(肢體)殘障人士出行, 唯舊區部分路況,由於道路窄、客觀條件限制,未能改善道路條件;他形容:「暫時可以,一步一步來。」
他又指,由於路況限制,只有部分的道路可供有無障礙設施的巴士通行,但仍需要有同行者協助上車,在私人商鋪及建築物中,由於法律未有修改,難以增加或建改供殘障人士(輪椅)出入的無障礙通道,影響殘障人士出行的意欲,無法真正體現「無障礙」城市。
促完善無障礙出行配套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中,提出分階段興建輕軌,以及興建青茂口岸至狗場一帶、新城填海區至慕拉士馬路的行人天橋,程福源建議,輕軌東、西線同步興建,提升成效和接駁路線,以利殘疾人士跨區出行; 又建議,增建行人天橋和相應的上落配套,減低人車爭路,尤其在新城填海區,都需要考慮無障礙設計和配套,令(肢體)殘障人士真正能夠自主無障礙出行。
他續指,部分法律法規未能銜接社會發展,令到私人地方無法增建或改建便利輪椅出入的斜板、斜路等,促請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