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 議員支持外僱退場但要實施精準

崔世平

據統計局最近一期資料,本地居民失業人數為1.3萬,就業不足約1.2萬人,但外地僱員卻有16.7萬人,社會要求外僱退場還職於民呼聲殷切。議員崔世平則認為強行要求外僱退場,可能導致企業生產力下降甚至結業,掌握好本地人的就業偏好及職位需求,精準為人資配對好「想做、能做」的崗位才是核心關鍵。議員鄭安庭建議應全面檢視現時企業的外僱職位,精準地實施外僱退場,將求職的澳門居民配對進入相關職位。議員羅彩燕建議政府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和限制,釋放民間活力。

崔世平:強行要求外僱退場恐令中小企結業

多位議員在昨日立法會議程前發言時,關注到本地人失業問題。其中,崔世平表示,隨著本澳經濟發展,就業市場發生變化,過去市場需求的技能與人才特徵均發生轉變,以致市場上出現「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情況,本澳大多行業的中小微企業,聘請澳門人比聘請外勞還要多,強行要求外僱退場而又未能在本地市場找到合適人力時,可能會導致企業生產力下降,最壞情況甚至或會結業。最終導致「外勞損5千,本地人崗位損萬個」的扭曲現象。因此,掌握好本地人的就業偏好及職位需求,精準為人資配對好「想做、能做」的崗位才是核心關鍵。

崔世平建議,對莊荷、監場主任和職業司機等,這些只允許本地人上崗的從業員,加大對他們的轉崗培訓強度。通過傾斜政策,鼓勵他們拓展更多的就業技能,避免因社會情況轉變而過時的「善意政策」變成他們轉換跑道的「制肘」,助力他們開展職涯新階段。精準讓外僱補充澳門人「不想做、不能做」的空缺。

鄭安庭:精準實外僱退場配對本地人入職

鄭安庭則表示,目前仍有部分企業聘用不少外僱,而不少外僱職位的工作內容本地居民亦能勝任。因此,當局在掌握每1位失業居民的能力和企業所聘用外僱的職位信息的前提下,應全面檢視現時企業的外僱職位,精準地實施外僱退場,將求職的澳門居民配對進入相關職位。

鄭安庭

鄭安庭又建議,當局可考慮提供半年「帶津上崗」的臨時性資助,鼓勵企業聘請本地居民,以幫助企業和居民在本澳經濟迎來全面復甦之前,能夠共度時艱。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當局可以在大灣區範圍內,吸引具備實力的企業,以粵澳合作的方式落戶深合區,為應屆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和就業崗位。

羅彩燕:鬆綁防疫措施釋放民間活力

羅彩燕則指,近日政府積極削減外傭職位,但不少市民反映市場上所湧現的職位,卻是大量領取最低工資6,656的保安或清潔員職位,不單止令到本地居民出現向下流動情況,各類就業職位持續減少,更無助中青年失業人士、應屆畢業生投入市場。

羅彩燕

她認為,此當務之急應先穩住本地經濟基本盤,鬆綁以及優化本地企業營商環境,例如在充足的防疫手段之下,政府能否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和限制,釋放民間活力,讓本地社區經濟能夠自給自足,又例如能否適時檢視和調整地產以及都市更新政策,活化城市活力以及提升交投量,讓本地樓市及其相關產業能夠健康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