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源於想太多
大部份焦慮情緒都來自不確的將來,同意嗎?有沒有發現很多朋友心情一直都不好,一直都充滿抱怨,對未來沒有一絲衝勁,很有可能就是「想太多」。這類朋友在腦海裡對過去只有悲傷,對未來則只有恐懼,就是沒有好好地看待「當下」。
焦慮是拖延症的起點,原因是這些朋友對未來只有負面的思維模式。有新的工作機遇,會擔心能力上能否勝任,如果力有不逮怎麼辦,一旦做不好,會不會被受責備。遇到喜歡的人,要不要勇敢追求,會不會被討厭,追不到是否連朋友都不能做。踫上新的創業機會,考慮賺錢機率有多少,擔心實行過程中的種種難處,最終虧了怎麼辦。以上都是對未來的不確定而衍生的焦慮情緒,最終只有原地踏步,比較幸運的,慢慢地把事情忘了,對往後的情緒沒太大影響,同時也靜待著下一次焦慮的來臨。如果相反,把放棄後的幻想結果,例如如果當初把握好工作機遇現在就升官發財;如果當初勇敢追求喜歡的人現在就是情人等等,變成後悔、遺憾,停留在記憶中。有這種思維傾向的朋友,遇到任何抉擇時應放下自以為是的邏輯思維,更應靜下來,與心對話,想做的事,毫不猶豫地邁出首步,不管後果如何,幹了再算。曾經一位前輩也勸說過筆者,「不要因為不確定的結果,影響現在能決定的選擇」,意思是應該勇敢地嘗試,後來,是不是理想的結果不重要,反正自己都控制不了,不帶遺憾地失敗也是難能可貴。
精神內耗的罪魁禍首是焦慮,每次遇到抉擇時,腦子裡先來一場戰爭,好比天使與魔鬼在思想上先吵一架,造成內耗,能量流失。導致事情還沒開始已經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就算有了「行動」的想法,已經沒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挑戰,更何況在行動的過程中,難保有更多的抉擇需要面對,每一次都要經歷一場腦中戰疫才能下的決定,能把事情做好才怪。同樣,在不違背道德或法律的基礎下,憑直覺感應,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只要不因為這次決定而產生的結果而後悔或埋怨就行了。
活在當下,不要因為將來的不確定,非要為自己寫小劇本,編製場境,自編自導自演恐怖片。相信每一刻從心帶來的直覺,享受所有事情中的過程,不被幻想所左右,心情自然輕鬆,做事自然得心應手。
Wayne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