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保育與發展不難取捨

氹仔卓家村地段涉及開闢新道路,該地10棵被評為古樹名木清單第三級的古樹,在工務局規劃中恐「無得留低」,當局態度強硬,指規劃中的主幹道屬區內大動脈,很重要,暫沒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意味著古樹面臨移植,要知道古樹在此地生長已逾百年,根深枝茂,即使能原樹移植,但脫離原生長的環境,無疑是九死一生。對此,市政署和市民態度一致,支持保育古樹,文化局就暫沒表態支持那方。這將又是一場保育和發展之爭,10棵古樹的命運就取決於看民意的力量能不能壓倒官僚的行政決定。

城市建設必會遇到保育和發展的取捨情況,並不是凡古皆必保,而是需要清楚衡量保育事物的物質和非物質價值,並且需要考量是否存在調整發展規劃空間的情況。觀看國家的保育個案,為了建三峽大壩,很多古跡被淹沒水中,這是一個不能調整或替代的方案。但亦有高速為了保育古跡,甚至是因「釘子戶」而改變規劃路線,選擇繞道而行。以上說明了,能保育應保育,才是最好方案。

氹仔卓家村地段是澳門碩果僅存的古村落之一,毗鄰還有周家村、三家村,雖然只有寥寥幾間寮屋,但建村已有數百年歷史,卓家村內關帝天后廟就已逾300年歷史,這些古村和古樹,除了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還是澳門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這裡應該規劃還原昔日的農耕小村落,添加澳門歷史和文化氣息,將其發展成為澳門特色景點,讓澳門年輕一代和來自遠方的旅客,實地感受澳門的昔日情懷,而這樣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價值,不是遠大於現時為縮短數分鐘行車時間的規劃道路的價值高嗎?

牛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