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服飾妝容審美變遷(上)

墓葬壁畫—初唐女子裝束 網上圖片

漢服形制介紹到了唐代這裡,除了服裝外,想再跟大家介紹一下妝容跟審美的變遷。

提到唐代的裝束,可能大家會首先想到大袖寛衣、體態豐腴,印象中會覺得以肥為美就是唐的審美代表。然而,事實上並不是整個唐時期都是崇尚豐腴身姿的,從初唐至武周、盛唐、中唐、晚唐,唐代的審美是經歷著轉變的。

墓葬絹畫—武周時期女子裝束
網上圖片

初唐時期,女子的服飾風格講究纖細柔美,崇尚修長的體態,這是受到了魏晉遺風的影響。初唐的女服延續了隋代的傳統,流行窄小的款式,「窄袖短衫」的盛行是受到突厥、波斯、吐蕃等少數民族影響的結果。此時女裝的裙腰會系得很高,直至胸部之上,裙裝流行「間色破裙」,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布料裁成直角梯形,拼接縫製而成。這種裙裝出現于魏晉,隋朝及唐初時盛行,無論是初唐的壁畫還是陶俑,都時常可見身著間色裙的女子形象。另一種流行式樣是在短衫之上再穿一件半袖外衣,即之前提過的「唐背子」,時以此為美觀。此時的女裝總體而言,崇尚纖長秀雅,穿衣風格還比較保守。初唐時期的妝容相比盛唐時期也較為淡雅,眉如彎月,「花鈿」(又稱花子、面花,施於額頭、眉心、兩鬢。)是最簡單的一抹圓形或者水滴形,唇妝以秀雅小巧為主,這時期江南地區的「雙環望仙髻」(特徵是環狀雙髻高聳於頭頂,有瞻然望仙之狀)開始流行。

到了武周時期,因為武則天的影響,女子地位空前提高,此時期的服飾不再要求女子一味窈窕纖細,風氣變得開放起來,裙裝逐漸下移到腰部,勾勒出腰肢形狀。上衣領口會挖做弧形,在胸前圍成U型圓領,形成了富有唐代特色的「垂領衫」樣式,穿衣風格變得大膽且開放,上衣不再掩於裙內,而是自然打開。間色破裙的裙條數量變多,甚至多達五六十條,間色裙也逐漸被同色破裙取代。武周時期女子的造型也開始變得華貴,顯示出別樣氣度。涵煙眉眉尾上揚暈染,豔麗的花鈿在額頭上勾勒出繁複的模樣,大面積的腮紅以及斜紅相繼出現,唇妝也逐漸豐滿。

作者簡介:

堂主

「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