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倡現代祭祀 保平安清明

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諮委陳溥森

時序已到農歷「春分」節氣,很快「清明」節就要到來。「清明」是我國一個循環沿襲了2,400多年的隆重民族傳統節日,盡管不同的傳說對節日的涵意有不同的詮釋,但卻始終滲透著濃厚的「飲水思源」和「慎終追遠」的意識信念,把祈求家庭連續薪傳的心願張揚得淋漓盡致,並流行著插柳避災、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等的獨特民間風俗,故在以往的上墳掃墓習俗中,家族孝子賢孫必然舉辦公開性、群眾性和集合性的祭祖儀式。

然而,因為國內近期本土疫情呈現出多發、頻發且波及範圍廣的嚴峻復雜形勢,為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輸入性和聚集性傳播風險,確保廣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少地方已在近日對清明祭掃活動作出相應的臨時規定:各殯儀館、公墓、骨灰樓(堂)等場所,暫停現場祭掃活動;同時也暫停舉辦集體公祭、骨灰海葬、樹葬等人群聚集的祭掃活動。澳門的防疫工作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成績有目共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已兩年多,盡管也曾遭遇過嚴峻艱難的時期,但卻創造了沒有死亡病例,沒有醫護人員感染的驕人成績。問題是,當前這波疫情呈現出多點散發與局部暴發並存的態勢,具復雜性、艱巨性和反復性的特點,而人們長期在防疫高壓狀態下,又容易產生疲憊、焦灼和惶恐心態,防疫意識消極懈怠,清明掃墓兼春遊踏青,便成為不少家庭和社團樂於組織的老幼聚集同行活動,甚至跨域行動,內中潛在的疫情傳播風險不言而喻。

鑑於目前疫情嚴竣,與澳門接壤地方的中高風險地區正在增加,澳門應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下,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可喜的是特區政府已發佈了大規模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有利於萬一疫情惡化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現時的關鍵,在於要廣泛動員起來,把工作下沉到底抓細和夯實。面對即將來臨的清明節,政府應呼籲公務人員和社團首長響應內地疫情防控要求,暫緩回鄉祭祖,即使是鄉間的私墓、散葬墓或祠堂祭掃,亦盡量不要組織聯宗祭祖、聚集拜祀及聚餐活動。當局應對本澳的各種墳場墓園、骨灰庵堂、殯葬服務機構等宗教場所,實施限量、預約、錯峰的原則有序開放,在流量管理中強化場所的清潔、通風和消毒。

緬懷追思,重於心而不在於形。隨著時代進步,現代祭祖也要移風易俗,在疫情之下,宗教陳規也宜從簡。當局應動員學校和社團的力量,清明期間提倡使用居家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敬獻鮮花等現代文明、簡約、低碳的祭祀方式緬懷先祖先烈,寄托哀思,以控制札堆聚集,杜絕野外非法用火、燃放煙花爆竹及燃燒紙祭用品等行為。人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遵循政府的防疫規定和指引,堅持落實做好防疫措施,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度過漫漫寒冬,迎來天地人間一派清新明潔的「清明」春天。

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諮委陳溥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